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调研报告
我国整体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将带动养老产业迈入新的阶段。
老龄化趋势加剧 养老需求市场庞大
我国整体步入老龄化社会,到 2014 年底,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2.12 亿人次,占总人口比重的 15.5%。随着家庭结构转变、空巢老人问题显现及养老意识的增强,需求端呈现爆发增长的趋势,预计到 205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 4 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 30%以上,带动养老产业迈入新的阶段。
政策扶持民营资本 投资进入窗口期
从 2006 年的中国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开始,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市场,明确提出计划目标,到 2020 年,城市日间照料要实现社区全覆盖,农村的覆盖率超过 50%,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要达到 35-45 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8 平方米以上,对比当前现状,我国养老政策指标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投资迎来黄金时点。
改革预期强烈 养老模式需多层次
我国养老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供需两端存在缺口、模式相对单一及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是目前的关键制约因素,主要有四方面:
1)老年人财富水平偏低,消费能力有待提升;
2)养老体系保障中,养老金存在巨大缺口,整体保障处于较低水平且政府财政压力较大;
3)医护资源供给相对不足,提供的服务没有满足老年人真正的养老需求,导致养老机构实际的入住率相对偏低;
4)养老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政府开发运营的模式为主,门槛高且实际运营效率低。
未来养老产业的两大趋势:社区养老率先起航 互联网智慧养老引领潮流
目前,我国养老三种模式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随着未来民营资本的进入,具有居家及机构养老双重因素的社区养老将变得更加专业化、市场化。我们认为,社区养老未来将率先起飞,大踏步的前进,主要基于两点原因:
1)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较为人性化
社区养老没有改变人的人文背景,老人们既能与亲人保持亲密联系,同时又能享受到便捷、专业化的服务,在自己居住的社区养老更加常态化和人性化。
2)成本低,收益明显
社区养老属于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不像机构养老那样需要国家大力的投入及补贴,可以深挖社区内的养老资源,老人们也无需承担因为入住养老机构所产生的房租等一系列开销。
“互联网+养老”的轻资产模式也将迅速爆红,成为不可忽视的亮点,集中于护理、康复管理、健康咨询及大数据记录上,多分布在养老服务与运营、互联网+及智能科技领域。我们梳理了三种典型企业:
1)护龄家:打造老年居家康复和护理的 O2O 模式
护龄家的基本模式是:儿女通过手中的 APP 进行线上预约,评估师通过 APP 通知老人的儿女并上门服务。通过培养大量的护理人才、提供高品质、标准化的服务是护龄家的核心竞争力。
2)易养 APP:与线下养老院合作的 O+O 模式
通过易养 APP,用户可以查看中国各地的养老院的详细情况,包括住宿条件、护理规格、环境质量、硬件设施配备、床位闲置情况以及准确的价格等。易养科技采用和养老院合作的模式,长期采购养老院的床位,由此降低床位费用。另一方面,易养科技还盘活了养老院的闲置资源。
3)麦麦养老:智能硬件可穿戴手机数据模式。养老 O2O 的核心优势在于:成本低且效率高、具有人性化、智能化及便捷化的特点。
麦麦养老主要分为 2B 和 2C 两部分产品。在产品 2B 的策略上,麦麦养老的核心为健康云,通过各种终端帮助健康云收集数据,收集到的数据可应用于各种报警系统和电子档案上。
2C 策略上,麦麦养老推出即小麦桌面,整合部分 2B 业务,构建父母健康管理助手。麦麦养老将软硬件结合,两套策略相辅相成,最终为老龄用户提供全面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