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法国大革命与建筑 古典主义建筑和新古典主义建筑
历史总有着惊人的巧合,或许创造历史的人已经永远都不可能看见历史在他们身上所出的影响,但是作为之前历史的过来人,我们总可以找出其中蕴含着一丝一缕的关系。而作为一件真实存在过,不管之后的改变或者毁灭与否,都不可否认是人类活动最大的思想反馈—建筑,永远都可以用来做最好的解读品。
不和谐的协和广场
1793年1月21日,法王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被推上协和广场断头台,标志着法国大革命以来最重大的一项历史意义。同时,这座当初路易十五下令修建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品,用来向世人展示他至高皇权的“路易十五广场”被更名为“革命广场”,现在法国人用它当作专制王权覆灭的标志和宣扬民主的舞台。
不管是作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沿,还是艺术作品的集中地,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建筑风格对于同时期的欧洲其他国家而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其中,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与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两任君主极力想表现自己的绝对王权和国家的富强昌盛不无关系。所以我们很容易从建筑中看出整个法国当时的一种社会态度,也为后来的人民追求自由和民主所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做了一个完美的呈现。
十七世纪,自然科学在整个欧洲开始大跃进般发展,以培根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物论在被欧洲大多数人所接收,他们认为结构就如同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并有一定的标准和准则,反对艺术中的想象力,不规则和变通,以“绝对可靠”的理性方式作为唯一依据。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J.F.布隆代尔说“美产生于度量和比例”,主张一切以度量为准。
是不是感觉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当高高在上的法国国王静坐在王座上的时候,这不正是代表了皇权一切标准的标准么?是君主专制的最好体现?那么先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下什么是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法语:Le Classicisme 英语:Western classical ),一种对希腊以及古罗马高度认同及崇拜,从而产生一套以其为标准的模仿艺术。
那么当它扩展到建筑上的时候,自然就产生了以其为建筑模板,并扩大加以修饰而成的建筑物。因为是从中央集权的宫廷建筑立论,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当时欧洲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高度认同,并将其作为模仿对象和建筑标准,否定一切其他民间的意见和变化,在古典主义思想上和唯物论支持下所体现的一种建筑风格,故而被人们称为古典主义建筑(这里指的是狭义古典主义建筑,即以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为主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指单纯以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古典柱式为主要运用模式的建筑)。而其中的理论支持以下几点为主:
•1、尺度、比例是永恒的规则;
•2、“美是永恒的”,不可感知的;
•3、将柱式绝对化,反对柱式与拱券的结合;
•4、强调对称、轴线和主从关系;
•5、装饰豪华(运用巴洛克式的手法)
它的造型严谨,多数应用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典柱式,内部装饰则追求丰富多彩,极其富丽,在空间上有着巴洛克特征;在外形上面,它的结构线条鲜明,凹凸有致;在总体布局上,异常强调主从关系,强调轴线的对称;让建筑物整体整个形体规则,突出中心线,表面大量采用斜坡面,沉稳大气的色彩搭配,华丽庄严,犹如古希腊神庙的那种至高无上,呈现出那个时期统治者对于皇权绝对的一种控制欲。而期间的代表作品多数为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国家性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以及大型公共建筑。
恩瓦立德新教堂
恩瓦立德新教堂平面图
作为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恩瓦立德新教堂(又名“残废军人新教堂”1680-1691)是路易十四为了彰显其丰功伟绩和专政皇权而为其军队建立的疗养院,建筑师孟莎让整个建筑物用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和集中式体型,顶部覆盖着三层壳体的穹隆,饱满、高举。从上往下构成了完整,统一的构图中心面,顶上还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采光亭,让教堂内部显得异常明亮肃穆,穹顶面上12根肋之间则绘着铝制贴金的战利品浮雕,又极大满足了路易十四对战争功利的追求。
卢浮宫东面
而作为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的卢浮宫东面(1667-1670),全长约172米,高28米,由佩劳和勒伏设计完成。构图使用横三段和纵五段的手法,横向为沉稳的基座,中部为双柱廊,接着是檐部和女儿墙, 并全部以中央一段为主。整个构图完整统一,主次分明,反映着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的社会秩序。是法国封建统治历史时期的一座华丽的纪念碑
当然著名的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品还有勒伏的维康府邸(1656-1660),是早期古典主义代表作。勒伏&孟莎等的凡尔赛宫(1661-1756)。这些建筑全部秉承了古典主义标准下的宫廷建筑风格,透露出皇室对于权力的控制欲,以及对于整个人民的思想剥削。
由于这些显而易见的特点和该时期整个欧洲君主对于中央集权的推崇,当时法国王室和贵族们所建筑的别院和园林,陆续被他人效仿,古典主义建筑的风格开始在整个欧洲如同飓风一样席卷,随后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
凡尔赛宫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人民开始愤怒,并寻找发泄点。他们推翻了象征着君主专制的“路易十五广场”中央那座自己骑马的雕像,改成了断头台,并在上面处决大约1100多名皇室人员以及保皇派。血腥浓郁的“革命广场”在1795年更名为“协和广场”。而作为法国王宫的凡尔赛宫在大革命爆动下,民众开始对其无理智的多次洗掠,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门窗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并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终于,当初象征着封建统治的建筑物正遭受来自新兴思想的极力冲突,这似乎从当初建造它起就会必然出现的一种结局,因为人民始终是进步的。
作为新旧两个资产阶级时期交替的重要建造风格,古典主义因为皇权的表现欲而出现在法国,这是本身就是一种必然性。而随着各种欧洲各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人们急需一种在精神上可以支持自己高昂斗志以及个人英雄主义表现的建筑风格,这个时候,新古典主义建筑开始在欧洲诞生了(欧洲曾经发生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本文只对第一次新古典主义建筑做一个简要的说明,用以区别大革命前后对于当时人们思维的影响)。
当然作为古典主义风格的改良品,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发展其实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中叶,也就说它和古典主义之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过渡期,甚至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在那个一切都发展地非常快的时代里,人们的思想开始快速的在建筑上迫不及待的体现出来。
它一方面保留了古典主义建筑在材质,色彩应用上大致相同的风格,同时又摒弃了复杂华丽的装饰和肌理。他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历史和文化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内部则吸取洛可可的装饰手法。高雅而和谐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名词,它继承了古典主义的厚重感,比如中心轴线对称、等级主次分明;又简化了它装饰性的特征,视觉上更加刚劲简捷。其纯粹的形式,又主要源于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的帕拉第奥式建筑,这是和古典主义建筑最大的不同,或者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新古典主义建筑唤起人的情感,美丽的向往,对逝去的认可,是在浪漫主义感觉的框架内的古典主义。它一方面要回到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灵魂上,承接着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又有着晚期巴洛克风格的嚼头,它不再古板呆刻,更像是有了灵魂的古典主义建筑。
巴黎凯旋门
1805年,拿破仑下令修建一个纪念帝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所取得胜利的标志性建筑,它要代表拿破仑军队的坚不可摧,要代表拿破仑英雄主义的光辉形象,它就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巴黎凯旋门(雄狮凯旋门)。凯旋门以石块砌筑成一个类似门楼的主体,其中主体高49.54米,整体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两侧各一个小型拱门, 整体大气磅礴,以给人一种稳定庄重,威武雄壮的感觉 。而岩壁和拱门内侧的雕刻着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
这些古罗马式建筑样式的翻版,无不对外透露出当时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或者是改良、或者是表现、甚至是可以是自由、民主。和古典主义建筑一样,他们一同产生于巴黎,而后开始在整个世界流行;一同贯穿于法国大革前后,这不得不说事一种历史的巧合还是真实必然的表现。至少对于近代建筑而言,它们还有着许多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哪怕不是这个风格,至少,建筑就该是人类此刻活动的一个艺术手法和表现。而古典主义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永远是后代人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大革命时,人们固然需要这样的一种标志来宣泄心中被压抑许久的情感,这无可否非,但作为历史的过来人,我们更应该持着理性的角度去鉴赏。同时,我们更该去看待新古典主义建筑对于整个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矛盾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毕竟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新古典主义建筑所承载的意义并不是单纯从建筑美学上观看到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