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筑设计 > 医疗建筑

功能和流线处理:“回”字型、系统化医疗矩阵

功能和流线处理:“回”字型、系统化医疗矩阵

 医院是各类建筑类型里面,功能最复杂的。所以一般我们看的医院,基本上都长得差不多,一个标准的医院长相基本上都是水平的线条。因为水平线最容易处理:条窗、层间带、设备。医院的模数非常讲究。医院里面的空间每一年都在不断变化,所以怎么能够真正把一个医院做到flexible,做到“柔性”?我们选用了一个跟中国现在的医疗模数比较匹配的模数:1.3m。在中国,比较中等的、经济的方式,用地指标大概在一张病床150㎡,1.3m的模数相对它的使用率,比较紧凑。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现在鼓楼医院的住院病区是一个环形,这样一个环形病区在中国几乎是唯一的。通常一个医院有3种分类方式:一是以介入与否分为大内、大外、康复等;二是按照人的身体系统来分类,像脑科、眼科等;三是以收治的时间来分的,如住院、门诊、急诊等。这3种分类方式,如何在空间矩阵上最有效最有利的相互接近?无论是上下还是左右,都是能抓得住,找得着的,包括它们的物流系统。超有意思,这是一道很复杂的算术题!

 

“回”字形,是由4个“L”形组成的,每个基本单元是一个“L”形,因为要满足模数化的建造。一个护士站,在中国现状下的经济做法,最好是管两个unit,叫“双病区”。本来是一个“双病区”的一个楼加另一个“双病区”的楼,问题也出现了,比如说10层是心脏科,就会出现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医生共用问题就产生了,这就造成了医生在跨越病区的时候要先下到下面再绕回到10层。而这个方式(“回”字形) 解决了任何一个点的工作人员可以同时水平向或竖向最快到达目的地的问题。所以病人也能很快地到达目的地,比如做支架的,属于心脏内科,做搭桥手术的,属于心脏外科,病情不确定时他经常需要两边跑,实际上是双向的,两种选择,两个通道,最近距离搭在一起。

它由之前的两个双护理单元,变成现在的双倍的双护理单元,以及内部还是双通道的状态,非常高效,从“双核”发展到了“四核”的住院部。

环回带来的问题是,大约有20 来个病房是朝北的,但是从整体性上来说,病人住院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一部分朝北的房间,换来的效率是很可观的,所以后来也没有人再去诟病这个问题了。这个最终闭合的回字型病区设置与医院管理者的认真互动也是分不开的。

周凌:每层的挂号和取药是当时您提出来的还是院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