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仿古建筑 > 防御守卫建筑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一提到神秘的、科学无法暂时解释的事,一些人就会动用外星人,请他们来解决。万里长城也一样,对于它的修筑,有的人解释不通的完整的意义,同样把外星人请来了。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时期与天外之民有过接触,不但从外星人那里学来了铬金属镀到青铜剑上的铸造技术,连长城都是外星人让秦始皇建的,为的是和狮身人面像形成风水格局。这就是这些人惯用的伎俩,背后是幼稚+无知。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这是关于长城的意义,专家与教科书给予我们的一般性答案,但如果仅仅这样理解长城,一定是非常肤浅的。
    我们要说的是,万里长城不是秦始皇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万里长城是中国老百姓的集体智慧,关于它的秘密,很多中国人不知,一些外国人知道了不愿说出,但要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谁若胆敢侵犯中国,就将它困死于荒蛮之地!
    秘密1:圈住优质土地,外来者从哪里来一定将他打回哪里去
    河套这个地方,古人对它的说法很有意思。顾阻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序》说:“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陕西之在天下也,犹人之者头项然,患在头项其势,必至于死。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
    汉王朝将匈奴赶到漠北以后,主父偃上书建议汉武帝在河南筑朔方、五原二郡,他说,得朔方,广中国。河套地区土地肥沃,而且有黄河天险可阻敌于外,秦将蒙恬就是以此为据点北逐匈奴(偃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以逐匈奴),运输补给交通便利,那是开疆辟壤,剿灭匈奴的战略要地(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
    河套的战略价值在这些话里一目了然。黄河在这里绕了个弯,向北一折,离匈奴人近了,匈奴人就常跑到这里来发展壮大自己,根据史籍记载分析,其最早的政治中心可能就在这个地方,而这个地方确也让其难以离开。因此,这就有了秦汉在对反击匈奴战争中的巧合。
    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蒙恬将军在取河南地后,北渡黄河,取高阙(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从此“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万里长城就在这之后,被蒙恬将军率众“连接”了起来。
    汉初,匈奴人又跑到这一带了,很快就壮大了,甚至有些让汉朝没办法的意思。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后,卫青将军基本是按照秦军的作战线路,拿下了河套地区,而后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长城,匈奴漠南从此不再有王庭。“外来者”从哪里来同样被打回哪里去了。然而,长城的意义仅仅是为了防守吗?回答当然是不是。
    我们都知道,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天然受限于水。他们要聚集大部队南下,必须沿着大河才能前进,不然牲畜没草、没水全得饿死渴死在路上。那时候的补充水基本全靠河流,而秦汉在河套发起攻击,并自此而始修筑长城,等于把黄河乃至其他流向草原的河流给“锁”住了,把水草丰美的地方围了起来。比如今蒙西河、宁夏、河西走廊等地方都被“圈”了起来,这实际上是对匈奴的一种“封锁”,在其军事价值的背后是从经济的角度限制了匈奴从北方从这几个地区获得武器、粮食的能力。
    这么一圈基本上就把游牧的匈奴人给圈死了,而秦汉帝国向长城或者说是边塞的移民,无疑又拓宽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国力。北移的匈奴人只有望着那些被“锁”起来的河流、草地感叹并且挨冷受冻了。如此,中原王朝对他们来说就成了不可战胜的。
    秘密2:如果认为万里长城只有万里长,那一定是大错特错的
    “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我们要说的是,如果认为万里长城只有万里长,那一定是大错特错的。
    在内蒙古今巴彦淖尔临河这一带,可以清楚地看到,秦长城沿黄河南下向兰州方行走,但汉长城并不是这样的,它穿过今蒙古国,抵达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直至敦煌、玉门关,在地图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在这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人”字里,如果我们认为长城到了阳关、玉门关就结束了,那就一定有些目光短浅了。历史在这方面给我们的答案是:汉武帝筑长城,曾绵延罗布泊,邮驿系统遍及鄯善、楼兰古国!
    公元前130年 汉武帝大规模修缮长城;公元前127年 汉武帝下令修筑长城至酒泉;公元前111年 汉武帝下令修筑长城至酒泉玉门;公元前102年 汉武帝下令修筑从玉门至新疆罗布泊长城以保护丝绸之路。这就是说,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一直延伸至新疆的罗布泊,其西端不是人们传统认为的甘肃嘉峪关。这样,长城的长度比原先知道的又多出了约500公里。
    据史料记载,新疆境内的长城是由玉门关延伸至罗布泊、楼兰地区。英国考古学家在著述中也写道,新疆境内的长城和其他地方的长城是一样的。被称为“勇闯罗布泊第一人”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员,曾经与上世纪80年代深入这一地区,是见到过这一带的长城的。她说:“这段延伸长远的土墙,无论是形制、还是规模,都明显是人工修造,为筑防之用。”而在“土墙”附近,她还发现了大量绿锈斑斑的弓箭头。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认为“这道土墙”包括城墙、烽燧等,形成了完整配套的防御体系,它在“罗布泊以西,烽火台沿孔雀河,至汉统治西域的最高军政长官西域都护的驻地(今轮台县境内的乌垒),一直延伸到新疆西南边境的喀什地区”。当时中国,东边和南边是海洋,北边是冻土。这就是说汉武帝把长城这么一修,基本上就把匈奴人阻隔在北方的“冻土”上去了。但它的意义还不至于此,即是尽管当时开辟交通非常困难,西部是茫茫戈壁沙漠,但是,汉代的长城依然为中国开辟了向西交通要道。这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把中国和世界真正“连接”在了一起。
    我们可以想象,别说汉代,就是在当下,只要把“人”字的这一笔写出去,中国不但与世界接轨而且是要啥有啥的。
    秘密3:一些外国人知道此秘密,他们只是装在心里不愿说出
    我们说一条铁路——太平洋铁路——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被英国BBC评为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太平洋铁路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这条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法案,该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横贯大陆的太平洋铁路。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体,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美国从一个只在名义上存在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真正完整的国家。美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狂飙时期。
    1863年1月8日,西段铁路在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两条街道的相交处破土动工。然而,从西部往东的路段,一开始便是最艰难的工程,在他们的前面是海拔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最初的40英里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必须建设50座桥梁和10多条隧道。施工条件极为艰苦,开工没多久,几百名工人偷偷溜走,加入到淘金的行列中,缓慢的进度使得工程承包商面临破产的危机。
    怎么办?这活儿好像干不了了。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高管克劳克建议雇佣华工。管理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加利福尼亚州雇用了首批来自中国南方的50名华工。1865年2月,这50名华工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走上了铁路建设工地。开始时,对华工的蔑视不光来自白人工人,就连工地的一些负责人也对认为华工体力单薄,个子矮小,根本没能力参加这么艰苦的工作。
    然而,这50名华工,虽然各个看上去矮小单薄,干起活来却个个能吃苦耐劳,神勇无比。华工不像白人工人那样自由散漫,爱酗酒闹事。相反,他们循规守纪,头脑灵活,很多工作一学就会。随后,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应召参加了最艰巨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为铁路筑路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对此,铁路总承包人克罗科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能修建万里长城的民族,当然也能修铁路!
    资料显示:从1865年到1869年的四年时间里,约有14000多名华工参加了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占工人总数的百分之九十。1868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现在美国人将这段铁路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大约有一千名华工,因为暴风雪和雪崩,永远的埋葬在了这里。1970年,人们在太平洋铁路附近的沙漠里,挖出了907公斤的华工尸骨……这是什么呀?它就是长城的精神、长城的秘密,克罗科不小心将它说了出来。然而,惭愧的是,对于这一点,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