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筑设计 > 新古典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建筑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建筑

 新古典主义

  风格中过度矫饰的特点,而谋求几近失落的纯粹高贵的建筑风格的回归.虽然“新古典主义”一词直到19世纪末期方被正式确立,但从18世纪中期开始,这种建筑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复杂多边,它屏弃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就开始广为应用.根植于理性主义的新古典主义,其发展源于四种文化的影响:考古学,印刷图片资源,浪漫主义和纯结构性的概念.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被考古般精确的研究,留存下来的成卷的雕刻版画赋予这些建筑遗迹以浪漫主义色彩,而设计感是通过希腊式的简洁结构取得的,繁琐的装饰已经从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上消失了.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在艺术中指以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为基础的历史传统或美学观点。古典主义用于说明历史传统指古代艺术,或受古代影响的后期艺术,新古典主义则仅指受古代影响的后期艺术。因此,两词经常互相通用。古典主义用于说明美学观点通常指与古代艺术相联系的一些特点,如和谐,明晰,严谨,普遍性和理想主义。古典主义也可以看成是文艺复兴在建筑世界的反映和延续。“古典的”有时也可用于特指某一发展阶段,这古典阶段之前是原始阶段,而其后则是“因袭”,“巴洛克”,“颓废”的阶段,这时这种风格已经丧失原有力量,有时会陷入毫无意义的精致。西方艺术史上有意直接模仿古代艺术的阶段通常称为“新古典主义”的阶段。新古典主义提倡建筑要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在格式上与古典主义风格相仿,但新古典主义要比古典主义的风格简化的多。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存在着悠久的艺术传统,构成欧洲美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德国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180万,绝大多数为德意志人,通用德语,3/4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首都柏林,人口350万,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和贸易大国之一.
新古典主义时期德国建筑的发展
  十八世纪下半叶,德国的经济恢复,逐渐强大的资产阶级为了建立同意的国内市场,反对祖国的四分五裂,在拿破仑战争的冲击下,诸侯国经过兼并,数量大大减少,比较重要的诸侯国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诸侯们纷纷在自己的首都兴建纪念堂,博物馆,凯旋门等等,炫耀邦国的兴隆,以便在政治斗争中胜过对手。所以在这时期,大型的公共建筑物在诸侯国的范围内都是国家性的。德国的一些大城市:柏林,慕尼黑等,都在这时期建造了一批相当宏伟的纪念性建筑。诸侯们在高涨的资产阶级反对情绪的压力下,谈论哲学,甚至谈论启蒙思想。所以在德国也兴起了古典复兴的建筑潮流。由于温克尔曼和莱辛等人的提倡,后来又有意同拿破仑区别,德国的古典主义复兴主要是希腊复兴。
德国新古典主义
   德国直到1871年才正式建国,在此之前,它只是一些以德语为母语的王国以及邦国的联合体.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德国的发展与德国的建国之路,尤其是德语世界里最强大的普鲁士王国密切相关.新一代深受法国建筑理论学家影响的德国建筑师尤其青睐希腊复兴风格,因为这种建筑风格可以将完美的艺术表现与严肃的城市意图融为一体;同时人们也认同,希腊复兴风格非常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设计.应该说,德国最早的希腊复兴风格建筑是为纪念腓特烈大帝而设计,他将德国作为统一一国的观点深得人心.
勃兰登堡门
  公元1753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筑共有14座城门的柏林城,因此门坐西朝东,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国王家族的发祥地勃兰登堡命名。初时此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为表庆祝,遂重建此门。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朗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仿照了雅典阿克波利斯)建筑风格,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据史书记载,中间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仅允许皇族成员行走。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在各通道内侧的石壁上镶嵌着沙多创作的20幅描绘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迹的大理石浮雕画。30幅反映古希腊和平神话“和平征战”的大理石浮雕装饰在城门正面的石门楣上。
  此门建成之后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1806年10月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将军拿破仑率领法军打败普鲁士军队,同年10月23日法国军队穿过勃兰登堡门进入柏林,后拿破仑下令拆卸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作为战利品拉回巴黎。1814年欧洲同盟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安放在此门顶上。为此,卡尔.辛克尔又雕刻了一枚象征普鲁士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铁十字架,镶在女神的月桂花环中。从此,和平女神被改称为胜利女神,此门也逐渐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象征。 二百年来风雨的侵袭已使原本乳白色的花岗岩呈灰褐色,更显得饱经沧桑,它可称得上是德意志民族几度兴衰的见证。 
  德国古典复兴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作品是柏林的勃兰登堡大门(BRANDEVBURGER TOR,1788——1791年,建筑师KARL GOTTFRIED LANGHANS,1733——1808年)。它的主体仿雅典卫城的山门,用6棵希腊多立克柱,但上部用罗马式的女儿墙代替了希腊式的山花,为的是在上面安置4驾马车的群雕。它没有卫城山门的深度,也没有凯旋们的厚重,所以不很雄伟。左右隐隐模仿山门的两翼,但因为用了山花,构图的独立性过于大了,同大门主体不够协调。
雅典山门
  这座山门作为勃兰登堡门所模仿的原形,不是一简单的由圆柱围成的屏障:它远离柱廊,参观者再进入雅典卫城之前,先经此门再走进一条两侧都有房间的宽阔走廊.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宫廷剧院是由德国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辛克尔呕心沥血设计的作品,代表了德国古典复兴建筑的高峰。这座建筑的三个主体部分可以在外部区分:中心为观众席,两侧分别是音乐厅,排练室以及更衣室。入口前宽大的柱廊由六根爱奥尼柱子和巨大的山花组成,突起的观众厅造型新颖,细部精致,两旁的侧翼使主体更加突出,而新剧院采用的格式开窗法是辛克尔的风格特征。剧院主入口前有一座白色大理石雕塑,是德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席勒的雕像;建筑上立面的山花,雕以希腊悲剧里的场景;山花上的雕像则是拿着面具的缪斯形象——暗示此处为希腊剧院;剧院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座穹顶教堂,三栋建筑把剧院东侧围出一片广场。 
  辛克尔竭力主张按照古希腊露天半圆剧场的形制来建造这个剧场,但是,严格的维护着封建等级制的宫廷,不能容忍简朴的半圆形观众席,他们对豪华场面和机关布景的爱好也不能满足于那一小块表演区。因此,观众厅仍然只能是5层包厢式的,一共1821座,舞台也是箱形的。辛克尔把化装室和其他后台附属房间放在剧院的一侧,在另一侧设了一个院子,所以剧院的立面展开的比较宽,同前面的广场比较配称。中央是突起的观众厅和它的前厅的柱廊,立面上都有山花,造成轮廓的变化,构图很有层次,且主次分明。建筑处理新颖,细节简洁,窗子多而密,墙面很少,十分亲切平易。因此,前面6棵爱奥尼式的柱廊,只加强了入口,突出了公共演出建筑的性格,而并不显得庙宇般的庄严。
剧场立面
  剧场的主体建筑采用的格式开窗法是辛克尔风格的特征.这座建筑的三个主体部分可以在外部区分:中心为观众席,两侧分别是音乐厅,排练室和更衣室.
新博物馆
  辛克尔设计的旧博物馆大厦(1824——1828年,当时叫新博物馆)和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是同时建造的,构图更单纯,风格严峻很多。正面是简简单单的一长列希腊爱奥尼式柱廊,19间。廊子里墙上作华丽的壁画,鲜艳明亮,一方面把柱廊衬托得格外明确端庄,一方面使长长的柱廊免于单调枯燥。它的中央大厅是仿罗马万神庙的。
  相比于新剧院,新博物馆的设计更加完美的体现了对称原则。可能是由于各条走廊都被设计成等长等面积的缘故,尽管实际的房间位置有变化,但每层楼的设计都是对称的。由18根爱奥尼柱式组成的建筑正面非常雄伟。这些柱子每根都有40英尺高,而整个建筑的正面宽达266英尺。为了效仿希腊柱廊,整个建筑正面并没有任何中心重点,穹顶也隐藏于顶层后。
新博物馆的圆形建筑
  由科林斯式柱组成的柱廊环绕的这间房间是整个博物馆的中心.被设计用于摆设雕塑,其圆形结构以及饰有藻井的顶棚都是模仿希腊帕提农神庙的设计.
慕尼黑城门
  当希腊进行独立斗争时,巴伐里亚的大公觊觎着希腊的王位,伪善的同情希腊,因此命令宫廷建筑师建造了一批希腊式的纪念物。主要的是:慕尼黑城门(PROPYLAEA,1846——),巴伐里亚光荣纪念堂(Bavaria met Ruhmeshalle,1843年)和雕刻陈列馆(Glaptothek,1816——1830年)。城门的中央部分模仿雅典卫城山门,但左右加了一对碉楼式的墩子,构图不很协调。
德国十九世纪的三位建筑大师
卡尔.弗雷德里希.辛克尔
莱奥.冯.克伦策
戈特弗里德.森佩尔
卡尔.弗雷德里希.辛克尔
  卡尔.弗雷德里希.辛克尔(1781-1841)是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也是统一国家形象行动中的领军人物.由于受到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他在意大利的游历过程中,喜欢上了哥特式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辛克尔觉得这两种风格都具有纯粹结构性的特点,但这种特点却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占主导的时期丢失了.他还认为建筑物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浓缩政治主张,表达一个民族的愿望.他设计的剧院和博物馆都位于柏林,这时的柏林已开始成为主宰德国政治的城市,该地区不断成熟的文化意识也得到了深化. 
  从1790—1840年,德英两国的建筑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辛克尔在此期间完成的具有强烈的折中主义倾向的作品首先让我们联想到的不是法国,也不是意大利,而是英国。辛克尔从古典主义演绎出了一种“功能”理论,这对威廉明妮的巴洛克风格和包豪斯建筑的苍白色调起到一种反拨作用。1826年辛克尔到英国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使他感到既惊恐又着迷,这促成了他形成了特别注重使用铁构架。 他深受本国同胞喜爱,因为他身上有那种最本质的“日尔曼精神” 人们认为:从拿破仑战争到1871 年日尔曼帝国建立,他和一个新德国的建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他与伦敦的J.那什不一样,他没能系统的影响柏林全城的建设,当时柏林占主导地位的人仍然是巴洛克建筑和十八世纪城市规划格局与纪念性建筑。
莱奥.冯.克伦策
  莱奥.冯.克伦策与辛克尔一样,都是德国北方人。十九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他在巴黎师充从佩西耶和方丹,还在巴黎皇家工艺学院学习。从1808年到1813年的这几年里,他是拿破仑弟弟的宫廷建筑师,1814年开始他又在巴伐利亚王储的手下任职,并于1816年担任了慕尼黑宫廷建筑工程总监。1816年克伦策设计了雕塑博物馆,从中可看出他的法国老师的影响 慕尼黑绘画陈列馆与辛克尔的历史博物馆不同,体现了新文艺复兴建筑概念 雷根斯堡附近的英灵纪念堂,慕尼黑荣誉纪念堂这些都是新古典主义迷恋古希腊建筑的极端表现形式,都是统一单调的多立克柱式敞廊。而为纪念反抗拿破仑的凯尔海姆的解放纪念堂则是一座古怪、巨大穹顶式建筑,俨如一座僵硬、粗野的军事要塞。
戈特弗里德.森佩尔
  他的设计风格并不是希腊复兴风格的,而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德累斯顿歌剧院,玫瑰别墅、奥本海姆宫、王室名画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