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规划 > 农村旅游规划

宿豫区农开局以“实、准、新”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宿豫区农开局以“实、准、新”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近年来,宿豫区围绕“规模化开发、精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开发思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始终坚持做到组织保障“实”、科学规划“准”、管理机制“新”,有效了提升全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水平。

一、强化组织保障,突出一个“实”字。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区农业开发领导小组注重对农业开发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将土地治理项目纳入全区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将产业化项目纳入“三服务三促进”范围,明确除农开局以外的责任主体,由区委督查室统一负责考核。二是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规划指导组、施工管理、督查验收组,分别由各班子成员任组长,局主要领导协调指挥,分管领导交叉巡查,业务人员一线作战,层层制约,共同推进项目实施。三是项目区设立施工保障组,由项目乡镇分管领导、水利站负责人、项目村负责人和群众代表组成,重点协调项目区清障、土方等事宜,提供良好施工环境。
二、注重科学规划,突出一个“准”字。一是注重倾听民意,意见征集到位。规划初期,通过网络、报纸、政府公示栏等载体,把选项要求及时向社会发布,加强与镇村对接沟通,掌握乡镇产业发展整体思路和群众实际生产需求,把群众呼声高、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强的项目优选入库。认真组织专家论证,主动听取镇、村、组三级群众代表意见,合理确定项目区范围、建设内容和主要工程的建设标准,最终敲定实施方案,并在项目区进行公示。二是注重细节设计,现场踏勘到位。在编制项目设计方案过程中,组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规划区域地形、地貌、水源、交通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条件,尽量结合原有沟、渠、路进行布局,少占用土地,尽量减少树木砍伐量,以减轻清障难度,做到每一道渠、一条路、一座站都布局合理,从源头上减少调整。三是注重统筹协调,整体衔接到位。在坚持农业综合开发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将农业开发与农村区域整体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合理设定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土地治理项目区优先考虑贫困户比例较大的村居所在地和区委、区政府整村推进工作所在地,做到与村庄规划相统筹,与产业规划相配套,与扶贫规划相衔接。
三、创新管理机制,突出一个“新”字。一是严格规范直接发包行为,针对区内30万元以下工程可直接发包的规定,为确保各项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使用,我们建立了《农开项目工程直接发包流程》,针对结余资金工程内容零散、时间紧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结余资金工程施工队伍确定办法,既保证了质量和工期,又避免了权力滥用。二是推行第三方检测。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第三方检测单位,签订委托合同,明确检测对象、内容和频次,要求检测单位现场抽检,项目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和各标段施工负责人共同参与,检测单位必须对中沟级以上建筑物、防渗渠、道路进行全覆盖,保持检测结果及时性、可信性。对于出现不合格的原料,第一时间通知施工单位清退不合格材料,对于工程部位检测质量不合格,立即责令施工单位返工。三是推行“微信平台”管理法。将各标段施工负责人、项目监理和局管理人员纳入项目微信群,通过以现场施工图片和小视频形式即时反馈到群内,所有群内人员均可参与评判,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四是严格监理管理,加强对监理的督促考核,所有监理人员每天两次发送位置定位,局管理人员每周参加监理例会,每周报送监理报告。建立了监理考核制度,作为项目督查和人员考核的依据,提高监理履职自觉性。五是建立“农业大讲堂”科技培训模式。与宿迁技师学院、区电视台合作,邀请专家现场授课,安排记者全程参与拍摄,并制作成光盘,定期在宿豫台《乡村行》栏目播放,扩大农民技术培训宣传面。六是制订农开工程形象和功能评价标准。提出除质量和“五统一”以外“线直面平口润”的形象标准。针对设计院设计常与现实不符的现象,规定凡不能实现工程预期功能的施工队伍负一半责任,督促施工队伍在确保质量基础上追求工程形象和功能发挥,确保农开项目美观、实用。
目前,宿豫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达65%,已形成辐射侍岭、来龙、曹集等乡镇近10万亩的规模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现农开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