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已成为世界各国改善农产品流通条件、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技术之一。我国农产品在物流环节损失巨大,发展冷链物流是实现产后减损、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对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2/view-1545117.htm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借鉴
(一)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美国农产品的生产以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著称,其产地市场集中,农产品物流以大规模直销和配送为主,平均78.5%的农产品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批发商销量仅占20%左右。在利润驱动和竞争压力下,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美国十分重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生产企业,实现了生产者、运营者和销售者的资源与信息共享。以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冷链技术等为支撑,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现代化和专业化,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以蔬菜产业为例,美国的蔬菜物流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蔬菜从田间采摘到进入终端消费者始终处于所需的低温条件,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全方位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且物流环节的损耗率极低。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
(二)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作为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先驱者,日本交通运输设施发达,农产品保鲜、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物流装备和技术先进,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完备,已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为了实现生鲜农产品采后的高效保鲜,提高附加值,日本在全国生鲜农产品主产地建设了高密度、专业化的冷库,采用先进的冷藏、冷冻技术及设备,减少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实现物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目前日本拥有保温冷藏车12万辆,98%的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损耗率为5%,形成全程温度控制的高效冷链流通网络。此外,日本还建立了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送达最终消费者。
以果蔬冷链物流为例,日本从如下几个方面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一是产地加工企业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延长了果蔬的保鲜期;二是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使鲜活果蔬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三是冷藏运输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节能和注重环保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冷藏集装箱与铁路冷藏车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的产、贮、运、销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实现物流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时传递。
(三)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加拿大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高速发展;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规模;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宏观管理保障机制。以蔬菜冷链物流为例,加拿大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蔬菜冷藏运输,目前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蔬菜冷链物流已经取代了产地和市场间的“点对点”运输,使得蔬菜贮存、运输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便于检测和监管。为了更好地保障蔬菜安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建立了6个有关蔬菜等植物性食品质量检验的通用模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与本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网络,使农产品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成本,间接地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产值。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仅为5%,是我国的1/6;物流成本不足30%,是我国的1/2。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障碍分析
(一)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
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冷链物流各环节间缺乏沟通与联合,冷链物流资源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例如:我国目前冷库的建设结构并不合理,存在肉类冷库与果蔬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城市经营性冷库与产地加工型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大中型冷库与批发零售冷库数量比例失调的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上下游之间缺乏组织协调性,处于自发或者无序状态。
(二)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目前针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虽然在农业部、商务部等各部委相关法规中均有体现,但并没有形成体系。这就造成了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阶段。以日本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先后颁布了《物流法》、《物流二法》、《物流效率化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和《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等一系列促进综合性物流发展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全面指导物流业的发展。中国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方面还严重滞后。
(三)缺乏资金投入的支持
这表现在我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尚不能做到采摘后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 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贮藏保鲜加工)来实现的,而我国这一比率仅为30%。美国农产品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之比为3.7:1,而我国仅为0.38:1(见表1),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四)缺少高素质物流人才
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冷链技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需要具备物流技术、供应链流程、信息技术系统及电子商务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国高素质的低温物流管理和物流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供需缺口很大。高素质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抑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导致企业运作起来力不从心。
(五)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
我国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等方面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汤姆逊集团 (Thomson Group)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我国在这些方面则有待进一步发展。
(六)冷链物流的运输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比较而言,美国拥有冷藏车20多万辆,发达国家汽车冷藏运输占整个冷藏运输量的60%-80%;公路运输中,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 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检测与自动温控设备。在我国总运行的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有6900多辆,占比仅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七)冷链物流的库容设施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冷库容积为880万吨,仅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虽然我国冷库总容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冷库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先进的冷库管理理念,技术比较落后,导致利用率不高。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冷库总储量为35.4万吨,人均冷库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万分之五,其中,约七成冷库已有近30年库龄,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由于我国在运输和冷库设施上的落后,使得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费用占到运输产品成本的70%,而根据国际标准,这一指标最高不超过50%。
三、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环境。
硬件方面要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场站、港口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并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职能,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软件方面则是要要从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角度给予大力扶持,尽快建立包括整个物流节点在内的农产品冷链标准,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强对冷链操作标准执行的监督力度。
第二,培养符合冷链物流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管理学、金融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需要对冷链物流发展具备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具体可通过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另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物流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空间。
第三,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从农产品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用户各个环节在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力开发和规划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水平和冷链物流效率。此外,在冷链物流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鼓励 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
第四,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加快发展现代冷藏车与冷库,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第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产业的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针对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物流企业应学习并借鉴发达国家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的资源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还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为客户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以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为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需求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