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规划 > 农村旅游规划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二次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城市环境污染,街道交通拥挤,人的生存空间日趋缩小,加上城里人工作和生活紧张,竞争激烈,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很希望利用节假日离开城市,到郊区欣赏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观,进行农业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回归和感悟大自然,达到郊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目的。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最早起始于经济发达国家,如德国的“度假农庄”、法国的“教育农园”、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观光农园”、澳大利亚的“郊野宿营”等,功能已从观光型转向休闲、度假、体验型。中国台湾是发展休闲农业较早的地区,已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园区和农场,在类型特色、规范管理、市场营销、法规建设等方面已积累了一些较好的经验。

中国大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刚刚起步,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汉、济南、西安等城市郊区,先后发展了休闲农业园、农家乐、休闲农庄、民俗旅游村等多种乡村农业旅游活动方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在我国这些大城市和地区中,北京和台湾的休闲农业发展最好,总结京台两地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大致可分为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乡村民宿、文体娱乐、民俗节庆等五个方面的休闲体验活动近100项,极大地丰富了城市景观旅游产品的开发,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休闲体验需求。
但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形势喜人的同时,园区规划建设却普遍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现状堪忧,缺乏规划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指导,规划单位和成果内容五花八门。另一方面,休闲农业园区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园区景观建设杂乱无章,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环境常常让游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鉴于此,本书作者在多年来的项目实践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北京、上海、浙江、台湾等地的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提出了休闲农业园区规化设计的理论、思路和方法,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园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以期能使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设计原则编辑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中的规划设计原则的表述虽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本质含义是相同的。通过自身农业园区规划经典及其他相关案对规划设计原则的表述进行筛选,整理出以下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表述:
生态优先原则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解决在农业园区建设和运营后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污染,在具体的规划与开发中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技术,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创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产、生活、休闲环境景观和空间,确保农业园区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
进行农业园区规划时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合理规划,稳步推进。一方面走低碳、节能、环保道路,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严格保护生态资源,防止环境被污染和破坏,同时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在项目设计上形成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良性机制,使农业园区能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突出特色原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特色取胜。无论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农业观光园区还是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在资源、人力资本、核心技术等方面并无突出优势的情况下,与周边的现代农业园区进行错位竞争,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实施差别经营,刻意培育个性,避免雷同,营造本园区鲜明的特色。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相适宜的措施。农业园区拟规划地块本身以及周边的地形地貌、土壤性状、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农业耕作制度和植被情况、交通条件、能源供给条件等。有些容易改变,有些难以改变甚至不可改变。无论难易都要花费建设成本,都要增加建设投资。因地制宜的规划法则所制定的方案,是建设成本较低、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案。
编辑推荐编辑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是作者在休闲农业园区实地考察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经验,同时还吸收了我国台湾和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经过深入系统分析研究和总结编辑完成。该书作者是旅游、地理、园林景观专业人员,因而《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也是多学科、多专业结合的一部著作。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的载体。所以研究休闲农业首先研究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类型、特征、结构和规划设计。《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可读性和应用性强,是我国最新研究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一本重要专著。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适用于国内外地理、农业、旅游、城市和乡村发展方面及全国各地的农业局、林业局、农业科研所等行政科研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从事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设计师,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