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建筑设计 > 教育建筑

株洲10所学校成首批非遗传承基地

株洲10所学校成首批非遗传承基地

       10月11日,株洲10所学校成为株洲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

        芦淞区百井村有项传统手工绝活——剪刻纸。2000年,村里的金轮侨心学校将这项传统手工艺纳入课表。2011年,“百井剪刀刻纸”成为株洲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有攸县东北街小学的槚山皮影,茶陵县桃坑学校的客家火龙,炎陵县中村瑶族乡龙渣学校的瑶拳与瑶歌,也纳入了课表,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则开设了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特色课程。
        昨日上午,包括上述学校在内的10所学校,被授牌为株洲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这意味着,株洲在保护传承非遗项目、催发非遗文化“立德树人”作用方面,再进一步。
        学校成为非遗传承基地,需要一定准入门槛。首先要有传承人或者熟练掌握这项技艺的老师教学,此外也必须要有正常的传承计划与活动开展。设立基地后,各学校将更加看重非遗传承与保护,老师能深入研究非遗项目,学生也能更好的接触学习。
        据了解,本次非遗传承基地创建活动是由株洲市文体广新局、教育局联合举办。这背后,透着非遗保护工作最核心的要义:在传承中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