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火经验 > 建筑设计

古建寺庙各功能设计用途

     (一) 修 道 区

    以山门殿至藏经殿为中轴,主要分布于中轴线及中轴线右上侧。涉及建筑包括已有的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弥勒殿、观音殿、三世殿及藏经殿六个院落,院落两侧则考虑配殿及法堂。
    1. 山    门
    山门是整个寺庙进口的主入口,两侧供奉有 “哼哈二将”,这两位大将,他们睁眼鼓鼻,上身裸露,体魄健壮,手持武器,为大力士与大武士模样。其神态威严,怒视凡间。两位大将因为寺院的大门。从山门殿至天王殿是天中寺的中心广场,这里以作大型活动场地之用。四周为唐代建筑风格的围廊,以碑石和浮雕形式,刻镂出 天中寺建设过程和中国的传统佛教文化。整个回廊长度为260米,环抱天王殿及整个寺庙形成单檐园顶的仿建筑,屋背上端建有洗练优美的鸱吻。钟鼓楼、寺前旗杆、山门殿形成配套建筑的整体结构,庄严肃穆、宏伟壮观。
    2. 天 王 殿
    从山门进入寺庙,便是天王殿,殿内东西供奉有“四大天王”佛像(俗称“四大金刚”),又唤名“风调雨顺”,意在要由风调雨顺带来“五谷丰登”与“天下太平”。天王殿是进入修炼区的一个主入口。天王殿是一座面宽三间、进深两间的仿唐代建筑,两侧以回廊与山门相隔。天王殿北门是一组浮雕,以介绍中国的传统佛教故事为主。
    3. 弥 勒 殿
    弥勒殿供奉有布袋笑“弥勒佛”,与一般寺院有所不同,天中寺的弥勒殿并未与天王殿何处一室,而是单独设置的。弥勒殿是一座面宽和进深都是五间的唐代建筑,四周均采用内走廊,造成弥勒殿内部并不宽大,以此形成与巨大的弥勒像形成强烈对比,非常壮观。外部道路采用的十字道路,以表现天中寺是天地之中的主题,同时以绿化的形式表现出佛的“卐”字号。
    4. 观 音 殿
    离开弥勒殿,进入观音殿。观音殿供奉有三尊玉佛之一的“观音菩萨像”和身边的童男童女, “观音菩萨”手拿净瓶,倾倒“法水”,普救众生。“观音菩萨像”脚踏鳌鱼,以表现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观音菩萨像”两侧还供奉有十八罗汉。观音殿是一座面宽七间,进深四间的仿唐代建筑,以仿佛光寺为主。观音殿前建有荷花池,东西两侧则设有寺庙的贵宾室和接待室。
    5. 三 世(时)殿
    三世殿(也称大雄宝殿)是整个寺庙的中心,供奉的是三尊玉佛之一的“释迦摩尼”佛祖像、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像和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像,即称为“三世佛”、“三尊佛”,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三世殿殿前设置第二广场,两侧分别是展示区和法堂,三世殿是一座面宽九间,进深五间的仿唐代建筑,以仿唐招提寺为主。 
    6. 藏 经 楼
    藏经楼供奉有盘古像和三盘王帝像,其殿设在一圆形基座上,是一座面宽和进深均为五间的三层楼的仿唐代建筑,以仿大明宫为主。
    (二) 生 活 区
    以天王殿至观音殿为中轴,主要分布于观音殿的左右两侧。涉及建筑包括,月季、牡丹、规划、玫瑰等六组十二个二层建筑,左侧为僧舍,右侧为居士房。以三世殿至藏经楼为中轴,主要分布于中轴的两侧。涉及建筑包括,方丈室、贵宾室和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