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师设计养老建筑应学会些什么?
我国幅员辽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的养老建筑的形式。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当下养老项目的开发建设非常兴旺,表现形式也很多样。养老市场十分多元,适合于不同老年人的养老建筑形式也大相庭径。建筑设计师必须积极地去拥抱市场,探索与之匹配的建筑组织形式。
但当下养老建筑的设计品质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建筑师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种建筑类型,积累较少,而建筑师大多还比较年轻,对“老”的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养老建筑是一种强运营的建筑类型,对于运营管理有较高的要求。对老年人使用以及运营管理的关注,是养老建筑成败的关键。
1.中国养老设计未来的趋势有哪些方向?
1.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范围会逐步扩大,并且细分化。“原居安老”的理念,也会在我们国家逐渐推广,老年人更希望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通过空间和服务的支持,实现在地老化。对应着这种趋势,居家养老建筑设计领域会有大量的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和服务型住宅的建设,社区也会增加很多的配套服务设施。
2.机构养老的服务对象范围会逐步收窄,聚焦高龄、重度失能和认知症老人。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机构中入住的老年人具有高龄、失能、患有认知症等普遍特征,应对这种情况,小规模的组团护理设施会更加有利于照护服务的开展。
3.智能化设备会更多地应用于养老建筑中。建筑设计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些设备可能会对空间的组织产生颠覆性地影响。
2.您觉得优秀的养老建筑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素养?
第1, 要有同理心,有爱心。如果连老人院都没有去过,设计师是做不出来好的养老建筑的。而且养老院不是去一次两次就可以,而是应该经常去,去蹲点观察,如果家里有亲属住在养老院,更应该常常去看望,才能更加的了解。
第2,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在观察老年人以及护理人员的过程中,要能够看出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然后通过设计来解决问题。
第3, 建筑设计师要有大局观。养老建筑的设计涉及到投资开发、规划设计、部品选型、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多个维度,建筑师在其中承担着协调人的角色,这就要求建筑师必须有大局观,对全产业链有充分的认识。
3.养老项目的其他参与方如投资、运营、部品等需要对养老设计有哪些基本了解?
建筑设计师更像是一个协调人的角色,通过协调各方完成硬件的建设,从而支撑运营和管理。在这种背景下,养老项目的其他参与方,最好也能够了解一些养老建筑的基础知识,
一方面,是要能够认识到建筑作为空间实体,会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消防规范的要求,建筑规范的控制,存在一定的边界,并非想怎样就怎样。
另一方面,其他参与方应该认识到,建筑设计与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是一体的,建筑设计对于项目的投资回报和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应该重视建筑师的专业意见,当然建筑师也应该积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