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火规划 > 旅游产品

温泉度假旅游建筑专题研究

     一、温泉旅游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温泉旅游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态。今天,温泉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休闲产业的龙头,一种全新的休闲度假方式——温泉生活方式已经形成。据初步统计,全国温泉已有3000余处,温泉旅游的火爆,不仅成为了众多投资商的焦点,也成为温泉所在地政府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经济的金字招牌。
    二、中国温泉旅游发展趋势
    1.温泉旅游与地产的深度融合
    只要温泉旅游地产的地热条件较好,环境和区位条件合理,温泉旅游地产驱动的旅游地产的开发风险较小,认清温泉旅游地产业态的定位,温泉旅游地产旅游项目和旅游地产、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会议度假、亲水娱乐等具有天然可融性。在温泉旅游地产旅游项目策划时特别注重与上述项目的要素复合配置。由此,形成一大批温泉旅游地产休闲度假区、温泉旅游地产小镇、温泉旅游地产城和温泉旅游地产城市。
    2.温泉旅游的本土化与国际化越发明显
    目前国内温泉旅游,传达历史,体验汤泉文化经典的项目越来越多,品牌自主性增强,产品差异化加大,形成国际竞争力。旅游消费是消费文化。“特色是旅游之基,文化是旅游之魂,环境是旅游之根,质量是旅游之本”;真正的差异源自文化,文化差异是可持续的竞争力。因此,温泉旅游设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地文化资源是有效创新方法。
    3.温泉旅游地产的市场细分准确定位
    细分市场是温泉旅游地产旅游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和服务特色。市场的细分会加快,会出现许多特色温泉旅游地产度假村,大众会被分众市场分流,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分工; 调查表明,当下针对中年男性、家庭群体、老年保健和中小型商务群体的针对性温泉旅游地产旅游产品最受追宠。对区域市场进行细分和研究,对同一区域细分市场的消费游客再进行细分和研究,针对不同的年龄、消费能力、偏好提炼消费需求,跟进需求开发特色产品,并通过市场的检验进一步提炼,形成定制化、经典化的套餐,不断完善质量,提升品质,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4.温泉旅游地产的亲水休闲四季整合
    不同于其他旅游项目的时间限制性强的特点,温泉旅游地产24小时可消费产品(日夜泡浴、餐饮、住宿、娱乐、商务),与一般旅游吸引物不同,淡旺季越来越不明显(消费观念、水上乐园等)。四季休闲,是温泉旅游地产产业最为可持续发展的结构要素。由此,引发了四季休闲产业全新的集结与整合,形成了以温泉旅游地产为中心新的产业模式与业态发展。
    5.温泉旅游的生活方式与游憩方式不断创新
    旅游是一种短期的生活方式;从社会角度看,就是一种常态的社会生活方式;它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温泉旅游泡浴方式在不断创新,温泉旅游动态化娱乐化在持续发展,温泉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在不断提升。从巧克力浴、咖喱浴等洗浴类型的创新,到室内外温泉旅游地产、音乐泉、温泉旅游地产烹饪等利用方式的创新,再到温泉旅游地产辅助减肥、美体等温泉旅游地产套餐的开发,创意产品层出不穷。除了泡浴方式,温泉旅游游憩方式还可以在温泉旅游地产休闲文化体验上进行创新。
    6.温泉旅游地产的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
    针对国内温泉旅游地产旅游同质化的问题,温泉旅游地产业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服务上,同时决策者要考虑未来对温泉旅游地产的综合利用。温泉旅游地产旅游不是单一项目结构,而是产业结构。温泉旅游地产资源和收益是有限的,但温泉旅游地产旅游可以形成产业体系,带动地区产业发展;温泉旅游地产旅游项目可以延伸为多种业态的丰富产业链,从而获得稳定宽广的收益。温泉旅游地产旅游项目策划合理收益结构应当是非温泉旅游地产项目占较大比重。
三、 温泉旅游的分类
1. 特色温泉景区模式—“特色温泉+景区”
所谓“特色温泉景区”模式,依靠创造独具特色的温泉泡浴景区这种方式来赢得市场的模式。这也是温泉度假村开发最根本的模式,这类温泉度假村规模不一定很大,主要在于创造现代温泉文化、缔造温泉行业标准、引领中国温泉行业的整体发展。其关键是运用文化来包装主题或凸显自然山水特色并形成体验型温泉泡浴景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2. 温泉会议中心模式—“温泉+会议休闲”
“温泉+会议”的模式,北京九华山庄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充分利用温泉的康体疗养价值与休闲整合效应,把商务会议作为最重要的一项服务来对待。建设完善的商务及会议设施,配套专职会议接待部,以及满足会议客人全方位需求的客房、餐饮、娱乐、运动、保健、体检和购物服务,再加之强有力的关系营销,使其最终成为京城当之无愧的“温泉会都”。这种温泉会都模式,通过大型会议会展与温泉的结合,并围绕会都来进行各项配套建设与经营服务,会议会展成为主角,温泉成为了配角,但最终实现的是温泉资源综合开发价值的巨大突破,是一种典型的创新模式,但其会议市场的庞大规模是支撑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3. 温泉休闲乐园模式——“温泉+运动游乐”
    温泉与运动游乐的结合,也是温泉度假村最常见的开发模式之一。其核心是在温泉泡浴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满足旅游者体验性、参与性需求的运动游乐项目,有力提升温泉度假村的整体吸引力,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甚至改善温泉度假村的淡季经营问题,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从而实现整体开发经营的突破。主要可以细分为三个类型:
    4. 温泉度假社区模式——“温泉+旅游地产”
    由于温泉在健康养生与旅游休闲上的巨大价值,为房地产特别是旅游地产的开发创造了非常突出的优势,往往能够以“养生休闲”特色在地产市场上形成巨大的竞争力,从而取得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
温泉与旅游地产的广泛结合,甚至形成了一大批大型温泉度假区、温泉小镇、温泉新城(区)等项目,带动了大型区域的整体开发。而这些温泉住宅楼盘,在建筑形态上,包括了多层、小高层、花园洋房、别墅等多种产品形态。因此,“温泉+旅游地产”的模式已逐步成为全国绝大多数温泉度假村最优先考虑的开发模式之一。
     四、中国温泉旅游开发存在的核心问题
    (一) 统筹规划不合理,违背因地制宜原则
    温泉的分布受到地质结构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分带性特征,例如我国温泉主要分布在福建、云南、西藏等省区,形成了温泉资源的高度集中性。这一特性导致同一地域内温泉旅游开发经常出现排斥和整合的作用力,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是决定温泉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若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市场争夺无序化、空间竞争白炽化,造出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这一特征也说明温泉旅游资源具有区域性,对其它地区具有稀缺性,所以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前期进行高水平的策划和统筹规划尤为重要,只有按照规划内容合理开发,才能确保温泉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二) 温泉资源脆弱,开发过程污染环境
温泉资源具有极大的脆弱性,是极易被污染破坏的旅游资源,含水层的水质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对温泉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直接影响到温泉旅游资源的正常开发利用。从我国已开发的温泉资源来看,对资源脆弱性的认识明显不够,众多开发商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旅游开发中往往忽视环境保护的问题,极大的破坏了周边环境和资源本身,给温泉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对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是极为不利的。
    (三) 市场细分模糊,缺乏市场针对性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产品的日益丰富,旅游竞争日趋激烈,不同产品的替代机率也大大增。这一趋势要求开发旅游产品时必须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找到对应的目标市场,有针对性的进行促销,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许多开发商在温泉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进行市场分析,在没有对客源市场的结构、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消费能力的高低等进行系统研究的情况下,跟风似的盲目上马,导致市场细分不够、目标市场模糊等,极大的削弱了资源的吸引力,进而影响旅游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
    (四) 旅游形象不鲜明,缺乏特色主题
    进行温泉旅游开发,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只有主题鲜明,才能突出资源特色,而主题的确立则需要通过对旅游地的形象策划来完成。许多温泉旅游地在开发过程中不对开发区进行详细规划,只是一味的跟着感觉走,导致温泉旅游地形象不突出、主题不鲜明、文化氛围不浓、服务理念不强,极大的削弱了旅游地的吸引力,降低了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
    (五) 开发模式单一,两极分化严重
    我国温泉旅游的市场需求及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而温泉旅游开发的模式的比较单一,并呈现比较严重的两极化现象,难以满足日益细化的市场需求,如有些地方只是进行简单的开发,不注重产品质量,按照最原始的方式“挖池、放水、盖房”,出现劣质产品“搭便车”的趋向,有的地方则注重赶时髦、讲豪华,各类设施极尽奢华,呈现出高端化趋向,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很难满足普通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旅游的需求将更加个性化、多样化,需要用不同的模式开发出多功能、多层次、系列化的温泉旅游产品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六) 设计理念单调,缺失文化品位
    在温泉旅游地设施建设方面,因市场划分不细、开发模式雷同,而出现只注重建筑形态、忽视文化品位,只注重简单模仿、缺乏文化特色的情况。有的是沿用“一馆一池”、“众人一池”的做法;有的则搬用“城市洗浴城”的方式,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在设施建设上体量呆板、庞大,外型粗糙、简单,在景观处理上未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极大的影响了视觉效果。这种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缺乏文化的“物化”建设所形成的单调的洗浴空间,是无法适应现代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及体验要求的,限制了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
    (七) 营销方式薄弱,缺少对市场深入理解
    在网络、电视高度发达的今天,营销对一个区域旅游开发显得尤为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打好营销这张牌,才能使旅游地迅速融入市场、并占领市场。目前我国温泉旅游地的营销还不是很到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产品缺乏主题思想,无法形成响亮的营销口号,削弱了宣传的效应;
第二,推广对象复杂化,缺乏市场分析,无法针对特定的对象来进行市场推广;
第三,市场细分不够,市场无重点,降低了整体营销力度;
第四,对温泉旅游的季节性问题认识不够,忽视了夏季客流量少的现象,投入资金相对较少,从而出现了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的现象;
第五,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八) 市场定义目光短浅,缺乏品牌特色
     我国已发现的温泉旅游资源3000多处,仅广州就有超过300处的温泉资源,其中已开发130多处,占总数超过10%,如此多的温泉休闲场所,没有一定的品牌度和知名度是很难吸引到远距离客流的,特别是我国温泉的高密度分布特性,更增加了温泉旅游竞争的激烈性。但目前已开发的温泉项目,知名的温泉旅游地屈指可数,大多数开发商只注重眼前利益,温泉开发的目标市场仅定义为周边客流,却忽视了长线客流的巨大潜力,也由此放弃了品牌的创立,致使众多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品牌特色不突出,吸引力有限,可持续发展性较低。
    (九) 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温泉可持续发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旅游开发更是如此。任何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依据,并指导、监督行业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我国最早的《矿产资源保护法》中提到了温泉资源的保护问题,而近年广东实施的《温泉旅游服务规范》,为温泉服务提供了标准,但就温泉旅游如何开发、开发中如何有效保护等,并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制约、指导。但国外温泉旅游开发比较好的国家,都制订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如日本早在1958年就颁布了《温泉法》,对温泉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作了明确规定;1971年,又实施了温泉疗法医师的资格认证,为温泉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都为日本温泉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我国温泉旅游市场开发如火如荼、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颁布温泉开发方面的政策法规,对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十) 高级人才缺乏,缺乏人性化服务理念
    温泉旅游是集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项目,与传统酒店的接待、景点观光相比,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可能会成为制约温泉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同时,温泉泡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凌驾于洗浴之上的服务方式,这对高级服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量不断增大,但许多温泉旅游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人性化服务方面较为欠缺,同时各培训机构、高校等有关温泉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有限,难以适应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十一) 产业链单一,没有形成温泉旅游综合体
    旅游行业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具有很大的产业链拓展空间。而我国目前温泉旅游开发,大多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多限于疗养、洗浴等方面,较少的开发休闲、健身、观光、科普、娱乐等综合型项目,甚至部分开发区连宾馆都不设置,出现了旅游者在温泉区泡温泉、到别的地方游玩、住宿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温泉旅游的经济效益。
    五、 温泉旅游创新关键思路
    (一) 在建筑单体设计层面
    在满足住户正常的居住功能基础上,运用入户的温泉资源,打造极具情趣性的温泉休闲空间,也可以根据住户特征,打造特有的温泉功能空间,还可以运用温泉景观打造手法, 将温泉融入到整个建筑中。 有庭院空间的, 可以打造云蒸雾绕、 内外通透的温泉庭院,无庭院空间的,可以运用灰空间打造见天或见地的温泉泡汤平台,就算连灰空间也没有,还可以通过局部温泉的运用,打造温泉起居室、温泉餐厅等温泉房间。一方面促进住户休闲方式的提升,另一方面,将住户的日常工作生活与休闲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二) 在景观打造层面
     不仅要考虑自然景观的赏心悦目和文化景观的寓意表达,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住户在室内室外的休闲游憩习惯, 并结合各产业业态的经营和消费特征, 将各种造景要素(山水树石、亭台楼榭等)作为融合住户休闲生活方式的脉络和工具。同时,也将各种温泉休闲业态融入景观中(湖中水疗中心、山林康复中心等),实现景观的可参与性和可消费性。
    (三) 在配套设施层面
    在保证基本生活配套(能源、信息、安全等)和休闲配套(健身、娱乐、社交等)的基础上,需要细分各种温泉产业业态的经营模式和特点,适当拆分并融入社区配套中。以水疗为例,可营造室内室外、私有或公用的多种冷热水疗空间、设施和设备;同时注重室内装修和园林景观的情景化; 将精油、 食品、 温泉与声光电技术等融进社区配套,打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温室型会所、康复音乐系统、家庭香氛系统、养生植物和食品陪送系统等。
    (四) 在软性服务层面
    也需要根据住户日常生活和休闲生活特征定制公共服务和私家专属服务的综合服务系统,公共服务如社区温室、儿童温泉娱乐场、温泉健身场等,私家可以定制的服务包括养生食品药品配送服务、私家水疗服务、私家康复服务等。通过以上升级可以发现,温泉商业的聚集也具有了条件,一方面,逐渐聚集了温泉及衍生的商业业态,形成了小型温泉商业中心,容纳的业态包括了温泉娱乐、温泉康复、养生养老、温泉美容品、温泉食品、温泉植被等等,另一方面,在地产的营销和物业服务中,通过与项目外的相关产业业态形成联动经营和联动营销态势, 充分将住户的家居生活、 休闲度假生活和其他生活连成一线, 真正实现生活方式的打造, 同时也促进社区商业和服务的引进。
    六、 温泉度假经典案例分析
    (一) 日本竹泉庄温泉水疗度假村
    1、 项目概况
    整座竹泉庄酒店隐匿在一片竹林中,面积达6.6万平方米的庭院位处于藏王国定公园中,旅客可饱览藏王的自然景色:蜿蜒曲折的流水、飞泻而下的瀑布、随四季转变颜色的树林、风吹瑟瑟作响的竹林等,这一切都是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享受悠闲的乐趣.
    2、 设计理念
    竹泉庄以「时尚日本」为设计概念,利用木材、石及和纸等天然材料,为旅客打造一个充满悠闲舒适及治愈身心的理想空间。竹泉庄内呈现的是菊与刀的日式文化,从酿酒及芝士制作坊,还有茶道等活动中可以深入体验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茶室内没有多余的陈设,素色的墙纸铺满墙面,与地板上的草编席浑然一体,一幅简单的水墨画和一盏小小的盆栽是仅有的装饰。穿上合身的和服,净手跪坐,点燃炭火,静静地等待着泉水的沸腾,惬意地放空。
竹泉庄的温泉拥有男女专用的公共室内和露天风吕,女士露天风吕周边是蜿蜒的河流、竹林和橡树林;男士这边则以天然岩石作主调,令风吕融入自然环境中。竹泉庄的温泉水含矿物质钠、硫酸钙和氯化物,因而有保湿、护肤的功效,以及多种健康疗效,而温泉水的热力则可刺激血液循环系统和舒缓神经,适当的水压可增强心肺功能。
    3、 配套设施
    酒店内部设计出结合日本传统待客至诚之道,及时尚酒店功用性和便利性的32间豪华客房,旅客在住宿期间,更可体验与藏王大自然结合的多种日本文化,包括酿酒及芝士制作坊,还有茶道等。在壮观大自然环抱中的露天温泉享受浸浴以及Spa疗程,利用全身五感感受身心的放松。在竹泉庄的住宿体验,必定深深留在记忆中。
    (二) 天目湖御水温泉
    1、项目概况
御水温泉,华东地区最具特色的温泉度假胜地,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国家AAAAA级景区。为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距离天目湖山水园景区18公里,溧阳市区30公里,是名副其实的竹海森林里的温泉。2011年3月,在由央视网等联袂举办的“中国十大温泉”评比中,御水温泉凭借其良好的服务、优异的品质,从全国各大温泉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十大温泉”荣誉称号。
    御水温泉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由温泉养生区、度假酒店区、单栋式酒店区、休闲体育区和特色商业区五大区域组成。御水温泉属碳酸氢钙型温泉,经常浸泡,可爽身润肤、美容养颜、缓解疲劳,是焕发身心健康的天然矿泉。小桥流水,山溪潺潺,古树挺拔,万亩竹海环绕其间,景色绝佳,意境优美,是度假休闲养生蓄锐的风水宝地。52个纯户外温泉泡池像是镶嵌在山间的碧玉,与万亩竹海完全揉和在一起。
    2、项目设施
    天目湖御水温泉全面改造升级后,新增多种项目设施。改造和新建了多种泡池:首家竹尖温泉,中草药、红酒茶汤养生泡池、亲子儿童温泉、庭院汤屋等;以及御水温泉博物馆。御水温泉将以全新面貌面向大众,定义温泉度假“新高度”。
    3、文化底蕴
    温泉新项目以自然生态为主,突出自然环境,为了追求温泉更高的品质,景区的各大区域与泡池也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以“竹海森林里的温泉”为文化基础上增添了多种项目。竹尖温泉为主打产品,也是国内唯一的竹尖温泉,与其他温泉不同之处在于竹尖温泉的泡池立于竹梢,整个竹尖温泉被竹海山林秀美景色所环抱,是景区内远眺竹海美景的最佳观赏处。此外,还有山居小资的庭院汤屋,桃花池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升级为桃花涧沟瀑布池,代表着“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文化内涵,人有情泉水也有情;还新增了人参、当归、枸杞各类中草药构成中草药养生泡池、清新舒心的千采旬茶汤泡池和浪漫主题的红酒泡池、以及儿童专区亲子温泉,温泉项目多样化满足各个年龄层次和消费人群的身心需求。为在景区文化上有所提升,景区建立了御水温泉博物馆,秉承文化调性:尊贵中的清雅,在科普与人文方面,体现御水温泉的自然养生之道。
    七、 单项温泉产品指导说明
    (一) 泡浴方式
    (二) 元素组合
    通过向温泉水中添加花草、矿物、瓜果汁、盐雾、香精等特定材料,形成具有不通功效的温泉汤浴,从而丰富游憩方式.
    (三) 产品组合
    结合温泉的开发,配套美食、运动、商务、会议、美容、健身、娱乐、养生等休闲项目,形成复合型的游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