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火经验 > 旅游规划

银火建筑设计院谈除了以房养老,还可推广寺庙道观养老

   随着中国进入社会老龄化阶段,以及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青年人口比例下降,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不交少交养老保险却能够领取高额养老金,造成政府得到的养老金越来越少,而支付养老金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为此,近日有关部门借鉴美国“以房养老”模式,准备在中国也推行“以房养老”,这种方法大致是:有房产权的老人,可以把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根据当事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定期支付给当事人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直至当事人去世;当事人去世后,其房产归保险公司所有。

  应该说以房养老不失为一种解决养老金缺口的方法,至于这种发源于美国的方法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是否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注意的是,以房养老在中国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少:其一、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拥有房产(主要是那些拥有多套房产)的老人,并不能惠及众多没有房产的老人,而且也不适用于那些仅有一套房产的老人(这一套房产往往是子女渴望继承的房产,因此对保险公司存在着房产不确定的风险)。其二、在房地产价位低迷的广大农村或二三线城市,保险公司不大会冒着给当事人支付终生养老金的风险,而肯接受老人的房产抵押。其三、谁也不敢保证,房地产在今后数十年里仍然能够继续升值(根据商品供求关系来说,房地产不可能永远升值),因此以房养老对保险公司来说其巨大风险难以预估。其四、由于我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因此对于那些土地使用权到期的房产价值存在着不确定性。其五、以房养老仅能解决养部分老金缺口问题,并不能解决独居老人、空巢老人问题。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除了试行以房养老之外,还可以考虑借鉴推广寺庙道观养老模式。由于笔者长期关注于山海经文化产业的建构与发展,除了装备拍摄电影山海经之外,还在筹划建造“山海观”(类似寺庙道观的山海经文化博物馆)。不久前曾游览五台山,深感寺庙道观的养老很有特色,既环保,又人性化,值得中国养老事业借鉴推广:第一、相对来说,绝大多数寺庙道观的空气都比较清新,水质都比较优质良,生态环境绿色环保,有利于身体健康。第二、在寺庙道观养老,均以素食为主,不但有利于健康长寿,而且饮食费用低。第三、在寺庙道观养老,无欲无求,适度消费,远离世俗烦恼,有利于精神健康,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第四、在寺庙道观养老,既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又能过集体生活,子女亦可探望,不存在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孤独。第五、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各地寺庙道观作为自己的养老场所,而且可以在各地寺庙道观之间转住,通过更换环境,增加新鲜感,结交更多的朋友,长期保持良好的心态。
  为此,我国可以考虑扩大现有寺庙道观的养老规模,政府可以提供适当支持(目前国家对寺庙道观香火等收入不征税或很少征税,已经是对寺庙道观的重大支持了)。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的养老机构可以借鉴寺庙道观养老模式,建造或改建成为类似寺庙道观的养老场所,吸纳城乡广大老人入住(特别是欢迎公务员、官员退休后入住)。入住者原有的养老金可交给寺庙道观或类似寺庙道观的养老机构,而且无论养老金多少都能够享受同样的养老待遇;如果当事人想离开寺庙道观养老机构,其随后的养老金仍然归当事人所有。
  养老的最高境界:老有乐为,无疾而终,今天的中国有必要实施无疾而终养老工程。事实上,疾病缠身的养老,家庭负担重,社会负担重,国家负担重,幸福感下降、尊严丧失。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在协助王子朝把周室典籍秘藏在南阳某处山洞里之后,辞周西行,莫知所终。从老子撰写的五千言《道德经》可知,老子深知“长生久视”之道的奥秘。无疾而终的原理,从怀孕开始,从幼儿开始,从青春期开始,从工作开始,终生进行。从饮食进行,从环境进行,从心理进行,从养生进行。此外,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生亦有终,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见“死”不救: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死期已至、高额费用、无医可救、无药可救、无力回天、有嘱不救、有违尊严、有违法律、有违道德、有违习俗。
  根据生命智力学(参阅美国版、香港版《生命智力简史》等专著),人体是由多种层次的生命智力构建起来的生命智力巨系统,养生的关键就是养护好自己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智力,正确的用好用对自己的生命智力。生命智力所需的能量、材料、信息,要平衡,不多不少、不强不弱、适时适量,什么时候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生命智力所承担的工作,该尽则尽,该止则止,该强则强,该弱则弱。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由于人是生命智力巨系统,多种生命智力系统之间要协同、协调、合作,与环境之间要协同、协调、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运用生命智力学,有助于提高中国人的身体健康水平,降低养老过程中的医药、医疗费用(参阅《从中医、西医到智医(生命智力医学)》、《细胞也有精(生命载体)、气(生命能量)、神(生命智力)》、《生命智力学揭开中医脏腑五行关系的神秘面纱》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