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陵园--公墓的功能
公墓是人们寄托情感的场所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行业。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公墓已由简单、单一的处理骨灰或遗体功能演变为多功能的集合体。
(一)安葬、奠基的实物状态
从殡葬主体的行为来分析,墓地与葬、祭行为密切相关。墓地是殡葬文化中最重要的实物状态,它为人们安葬骨灰(或遗体)和祭奠行为提供了实物。
(二)寄托哀思与怀念
刘熙在《释名》中对“墓”的社会伦理意义和作用解释为“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说明了墓地的功能。逝者埋葬在墓中,就涉及活人进行的墓祭活动。墓祭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了却思故之心、思亲之情,是“活人与死人对话的地方”,即墓地的缅怀功能。庄严肃穆的墓地,可使凭吊者触景生情追思逝者的业绩、品德,产生珍惜人生、热爱生活的联想,受到感化教育。
(三)生态旅游功能
现代公墓的建设已经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经营者或管理者努力增加公墓的文化、艺术品位,营造墓地的可亲性,使公墓的人文景观体现着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情趣,称为可供人游览的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纪念公园。
(四)文化教育功能
墓地是文化的遗存,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也是记录墓主所生活时代的信息的宝库。一代代墓地的积累,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和回忆,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墓地是他们人生的归宿,也是他们的纪念形式。通过墓碑来体现他们的贡献和价值,适当地加以宣传和策划,不但可以起到纪念的作用,而且可以昭示激励后人更加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使命感和为后代留下财富的荣誉感、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