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火规划 > 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造城”进行时

        乡村建设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发展水平高低的物化表现。上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掀起了一批农村城镇化的浪潮,这些“造城”故事多以工业革命为原形,如以华西村为首的中国十大名村便是其中的典型,这是在特殊时代的产物,有着历史所赋予的机遇和红利,在今天难以复制成功。

       那么,在现在和未来,如何让部分农民真正变为市民、带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升级?休闲农业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从农村最根本的农业出发,通过旅游业、房地产、服务业的叠加效应,激发出农村的内生动力,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入“第二季”。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田园小镇入梦来
       在成都新津县的方兴镇是个偏居一隅的“小镇”:全镇辖两个社区三个村,幅员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1.96万亩,属典型的纯农业乡镇。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浪潮中,这个定位为“田园方兴”的小镇,2011年起,以“成都市返乡农民工万亩创业园”为载体,充分依托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本底,大打“休闲农业”牌,以发展农业为强势引擎,把旅游作为有效催化,确立了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四基地一走廊”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建立了“千亩荷塘基地、千亩花卉基地、千亩葡萄基地、千亩苗木基地、成新蒲农业观光走廊”等为主的生态休闲产业。
       如今的方兴镇,土地集中流转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成为其农业发展的亮点和特色,不仅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的问题,还带动了镇园一体化建设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在城镇化聚居的花碑社区,这里不仅修建了农贸市场,完成了集镇文化广场打造、管网铺设、小三线下地、生态停车场、全城绿道贯通等,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显出一副独特的诗情画韵:健身广场上,人们伴着音乐起舞;图书室里,孩子们正安静阅读;民福院里,老人们正为一步棋屏气深思……休闲农业撬动城镇化进程,如今的方兴镇,一座集休闲、旅游、文化、商业为一体,“产业支撑强、人居环境优、城镇形象好”的生态宜居小城镇正在美丽绽放。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方兴镇并不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孤例,浙江的竹乡安吉、山东威海的汪疃镇、四川长宁的古河镇、广西的东盟经开区……在全国各地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为催化剂的产业化布局浪潮中,一座座以市、县、镇或村为统筹单位的新型田园城镇正在走入现实。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休闲农业“造城”源力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休闲农业体现出综合性的产业特征,与各个行业产生交集,发展路子选择方向众多,并具有多目标的功能特征:经济增长与调整、创造就业、增加投资、人口稳定、基础设施和设备供给和保障等。因此,休闲农业的“造城”根源在于能够以农业为引擎,刺激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人口在区域内的集聚,形成城镇化。
 1、城郊的造城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一是在城中农业地域上开展的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如城中村等;二是在城乡结合部开展的“农家乐”旅游;三是在远郊连片农地上开展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在城中、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户的商品意识强,街道整齐,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自然生态系统面积较小,注重环保,休闲农业的发展使这些农家田园在功能上逐步向城镇靠拢,在空间上成为城市实体扩张的绿色屏障。随着城市远郊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道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农户的城镇意识增强,非农收入比重增大,农村经济向二元经济转变,以休闲和旅游为主导的核心区域正逐步形成,使城镇轮廓日益得以突现。
2、景郊的造城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最初,景郊乡村旅游是依托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发展起来的附属产品,因远离客源市场和原有风景名胜旅游区而发展较慢。但随着“绿色旅游”的盛行、旅游区域板块的打造和整合及旅游者需求的多元化,景郊乡村旅游日益壮大。与此同时,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的关联行业,逐渐由风景名胜区向其四周延伸和辐射,以旅游客源为驱动力的休闲农业和加工工业迅速崛起,景郊乡村旅游开发区配套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就业机会增加且相对集,城镇聚集效应日益突现。
3、老少边穷地区的“造城”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休闲旅游资源是休闲旅游产品的重要基础,其资源具有差异性及不可转移性,从这一角度出发,老少边穷地区,虽散布在广阔的乡村地域,饱受距离、价格、交通和信息的制约,但如果能够开发新奇的旅游产品,必将吸引大批乡村旅游者。为了开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需要配套建设道路、住宿、餐饮、水电、通讯、管理、防护等服务设施从而吸引大批从业人员,也使大量农民因而进镇落户。同时,随着休闲旅游活动的展开,又将吸引大批农民从事纪念品、工艺品等商品的加工制造和提供与旅游六大要素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服务。当地农民和外地剩余劳动力弃农做工或经商,向旅游区转移,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活动,其生活方式日渐向城镇居民靠拢,从而加快了农村人口向旅游相关产业的不断转移,此类区域核心不断扩大和完善,当核心区域规模突破量的规模后,在这些地区,崭新的城镇就出现了。
休闲农业“造城”需求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助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克服了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模式的限制因素并产生混合效应。休闲农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产生环境污染,并且主要由可再生资源组成,其消耗过程属“非耗竭性消耗",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最小破坏。不同于以往以工业聚集为基础的实体推进形态,休闲农业的“造城”以信息化、社会分工等为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社会政策、法制的完善提出了刚性的需求。
       在新型“造城”的实际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欣慰地看到,一些县市在户籍、城乡福利待遇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突破,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这些“活跃”之地以现有政策衡量来看,是踩着黄线,甚至越了界。这也使得一些地区制定的部分突破性政策只能以内部文件形成指导意见,让各个部门参照执行,如果严格对照现有政策,都有违规嫌疑,属于“冒风险”行为。因此,推进城镇化急需在政策等方面跟进,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1、政策支持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休闲农业推进“造城”,需要政府发力,站在未来的角度上给予政策支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如在浙江竹乡安吉,政府为促进城镇化发展,在顶层设计上,全县一盘棋,统筹考虑、布局、规划和建设,围绕竹乡特色,用精细、整洁、舒适来展现中心城镇的韵味,使乡村成为城镇,使城镇焕发出美丽田园的魅力。在公共服务上,推动实现了农村联网公路、城乡公交、劳动就业、卫生服务、居家养老、集镇污水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学前教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11项公共服务全覆盖。全县205个村(社区)建成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县级职能部门19大类121项服务事项下放到“中心”,把邮政通讯、农村金融、疾病普查等纳入服务范围,构建“便民服务超市”。各村根据本村地域特点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开通了代买油米、电器维修、老人护理、技能培训等个性化服务,基本实现村民不出村,便能办成事,为人们生活的城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资金扶持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发展休闲农业,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休闲农业主体往往受困于现有的土地政策,在融资、集资上存着着极大的难题。就全国来看,北京、上海、江西、四川、浙江等省近年相继安排了休闲农业专项扶持资金,但也有一些省份至今未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扶持,每年只从极为有限的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中酌情安排很小部分。单靠企业行为推动城镇化进程,势必导致体量不足,难以为继。因此,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开发信贷新模式,并积极争取增加扶持农村建设发展的资金投入。同时,为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新城镇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村庄的整合工作等,需要政府优先予以资金扶持,以便按照城市居住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
3、产业培育来源http://www.yinhuojiaoyu.com
         产业是城镇的活力之源,田园小镇的建设要以休闲农业为抓手,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凝聚力、竞争力、带动力的农业主体,着力探索完善生产经营模式,拓展以乡村休闲、农业体验、园区观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拉动农民脱离土地进入第三产业,形成一、三产业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在产业的布局上,现代田园城镇要形成“一村一业、产业集群”的产业格局。“一村一业”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村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形成区域内特色主导农业产业。在发展“一村一业”的基础上,形成产业集群,扩大区域内产业联系,共同打造区域内经济结构模式,形成产业互助,推动生态田园小镇的经济发展。
        总体来讲,休闲农业的“造城”计划,“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因地制宜是其发展的基本特性,在全国来讲,每个地区的发展都有着其自有的特色,考验着各地的智慧、政策及地方产业的经营拉动能力。休闲农业能够使郊区由传统功能向现代功能转变,但能否最终实现向城镇化的美丽转型,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