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 别为时髦丢文化
多家媒体报道,湖北宜昌地标性建筑物——已经运行近两年的长途汽车客运中心,看起来有些恐怖。这座貌似棺材的奇葩建筑运行近两年来,无时不引起过往旅客和司机的议论吐槽。
时下,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大地势头很猛。追求现代风格当然可以,可如果因为追求现代就动辄陷入怪异、怪诞误区,怎么反传统,就怎样搞;怎么样吸引眼球,就怎样弄;怎么样惊世骇俗,就怎么“疯狂裸奔”。不注重和中国化、民族化有效融合和接轨,就会和中国化的建筑环境形成严重的不协调。
中国建筑一向注重和谐美、模糊美、均衡美、文化美以及精神美,比如中国建筑独有的“飞檐”,有一种灵动之美。再比如,无论是垂脊四面坡的庑殿顶,还是歇山顶、攒山顶,多有婀娜的曲线之美。而且,中国建筑内涵深厚的哲学思想,北京天坛的意境“不仅停留在一般人的情趣上,而且体现在天地间,崇高、祥和、清朗”。天坛不仅是帝王祭天的神坛,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天地等的思考、情感以及朴素的艺术感受。
因此,现代主义建筑也应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出充分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让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模子里注入民族化、中国古典美的内容,让现代主义和民族特色有效结合。注重外在造型的形式美、几何美,也应该在精神上借鉴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文化意向,多借鉴中国古建筑美。梁思成说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中国化,法国资深建筑师、法国驻华大使馆北京新馆的设计者阿兰·萨尔法也持相同看法:“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中国的建筑应该体现中国的文化特点。我希望中国多一点‘普世建筑’,少一点‘国际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也应该多注入人文内涵、人文精神,建筑师本人也应有充分的人文素养。建筑师本人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文化,需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甚至需要有顶礼膜拜的文化和精神认同感,因为只有建立在充分的文化认同和观念共鸣上,现代化建筑才能对国人以及中国特色,体现出充分的尊重以及不自觉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