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副总建筑师陈雷先生:大家中午好。我从建筑师的角度谈超高层的表皮设计。这张飞土地很多专家用到了,就是CTBUH预测,20座中中国大陆占了10座。中国超高层背后的原因有各种解读,其中有一条是可以解读的的,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有了物质需求,包括建筑技术和幕墙技术进步也达到了这个高度。
华东院也是从90年代开发起步的,这是我们院已经建成部分超高层建筑,也反应了一些有影响力超高层项目大部分还是合作设计为主,我们从自己的方面找原因,我们在整个超高层设计表达,特别是在超高层形式表现方面,也包括超高层的超高层表皮设计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谈到超高层这个题目,还是要从形式开始,建筑设计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寻找形式的过程,包括对空间形体直感色彩等等。我的理解超高层的形式表现,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首先要反应建筑功能的空间要求,反应建造的结构逻辑,当然新材料,新技术的体现,成为超高层建筑强大的助推力。特别是当今数字技术发展改变了设计模式和审美方式,超高层不断突破结构和功能的束缚,也为自身拓展新的可能。可以预测的是3D打印技术的成熟,包括打印耗材的进步,对建筑业,包括幕墙行业会带来新的变化。
从形式构成方面,我们列了三个要求,一个是概念,一个是表皮,还有一个是形体。一个好的设计概念应该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留给人们一个出乎意料的深刻的印象。对表皮设计是基于建筑师对于材料的理解和使用,并通过技术的构造进行组织,是一种技术真实的建构,也是一种主观的审美感知。如果帖标签的话把表皮设计分成四大类,面状,线状,网状和不规则表提,常规来说有三个步骤,选取成型,放样和形体操作。基本平面是建筑形体的平面,不同的平面有不同的特殊效果,我们常常是有简单的建筑形体,一种图形放成,有时候有两个或者多个。一维是拉深,三维就是空间的变化,有复杂的数学函数甚至完全不规则的。我们的形体操作两种基本方法,就是叠加和切削。
接下来结合几个例子,以几个工程来谈一下超高层的设计。第一个是2004年和SN合作的南京紫峰大厦,这是当时方案和环境合成的效果图,现在从南京火车站出来可以看到实景。当时的设计概念也非常直白,就是选取了扬子江虎踞的盘龙,还有南京很有特点的地域元素。结合三角形的平面,塔楼的形体选取三角形进行竖向拉申,上面是酒店功能,标准层的平面相对缩小,形成了一个对台,在立面用切削,结合边庭和大堂形成一个玻璃凹槽,来引喻扬子江,蓝绿寓意的蟠龙。最后是实景照片,他没有用两种玻璃,而是用了两种不同方向的表皮实现了这个目标。
这个标准幕墙单元采用上下错格单元的锯齿,锯齿短边采用了穿孔铝板向内开尺做法,整个观影效果和反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室内照片,这个方式也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超高层高空赘物的安全防护问题,还有立面的整个开启以后,不影响整个塔楼的效果。超高层开启方式业带来负面的问题,我们目前超高层一般都是做全封闭的幕墙,然后加上机械的新风系统。当时设计的时候04年,03年SARS爆发,当时强调做开启扇,这个开口也加剧了热压差形成的验收效应,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在一些超长形成的电梯,我们后续也有一个烟囱效应研究,在选择开启的时候还是要非常的慎重,可能需要投入专项课题研究,包括有一些专门的措施来方面。
这是紫峰大厦最后机理效果。第二个项目是武汉中心,也是一个438米搞的原创超高层项目。这是塔楼的竖向的功能构成,底部是大房群和房商业,蓝色的部分是办公,中区是公寓,高区是酒店,顶部是一个观光层。这是整个结构加强层的布局方案。设计概念也用了帆的概念,这是整个塔楼的基本的平面,以及塔楼形体的数字造型。这是当初我们设计的时候遇到比较大瓶颈问题,如果用尽可能的幕墙单元板块来拟合超级空间,我们设计团队和院里的数字团队和幕墙团队共同工作半年多时间,用数字微分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水平断数字微分统计,垂直段的设计微分统计。通过这种参数化建模方书,使得幕墙单元在建筑表皮上面可以精确定位。通过这个幕墙单元尺寸的调整,反过来可以修正这个形体。当初业主参观过紫峰大厦,武汉中心也选择双单元板块的组合形式,传统单元和开启扇玻璃组成的附加单元进行拼装组合,这是一个数字微分模型,也是通过3D打印分段打印,为了省钱打印了二分之一平面,通过一面镜子镜像得到完整的效果。
刚才说的怎么样把空间形体里面空间曲面板块,解析为竖象平面的标准板块和水平向的平面转换构件。这就是我们空间退台板块的构造示意图,红色的部分就是可调的水平转换构件,这是垂直板块的构造,这是悬挑板块的构造。当初的方案还考虑过通风性的方案,这是一个通风器的照片,最后因为造价原因,业主还是放弃了。
这是设备层和一些纱窗和轨道布置的研究。这个鸟瞰,反应斜切的塔灌,这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一起做的研究,不同的结构系统的建模。这是幕墙的板块定位研究,也是作为最后幕墙次结构的定位的依据,这是建模效果。这是幕墙内测结构和内测效果,这是顶部空间示意图,这些图虽然不是效果图公司完成的,由于反应了真实的结构和表皮的真实的建构的内容,整个的表现还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塔楼基座业主对石材有偏好,这是一个结点的详图和机座立面大样。这个模型看到群房跟塔楼是一个弱连接,一个相对独立的体量,根据群房不同功能做了玻璃石材和金属的表皮组合。群房开启方式用了平推的方式,这是群房面冷却塔设备的维护和通风的构造。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施工到48层,包括所有幕墙的观察样板也得到业主的确认,由于对整个团队的信任,业主直接委托的相邻地块项目,包括另外一栋超高岑和武汉中心形成双子塔,还有酒店、商业、会展和办公的一些商业综合体。
这是苏州的超高层,也是一个双曲面塔楼,300米,还有一个是200米的公寓。竖向的低层是商业和办公,高区是酒店,在核心层是一个中庭,另外一栋全部是酒店式公寓。这个平面是办公的标准层,这是在酒店客房层平面,中庭每一层跟核心孔连接的廊桥,在隔层做了一个镜像位置转换,通过以后反射材料应用,形成非常绚的室内的效果。这是塔灌和塔底的模型,通过比较小心的切削和开槽手法,取得形体富有变化的效果。这是标准的幕墙单元板块,江苏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刚性要求,两种选择,一个是太阳能热水,一个是太阳能发电,这个项目想保住比较大的面积景观群房面,这个不选择太阳能发电,在塔楼向样面锯齿型的单位,做了光伏发电玻璃,在其他三个面,在相同的位置做了不锈钢材质。这个构造自己觉得,还是在这中间部位还有清洁报界,好在在可视部分是外庆玻璃,在室内视线还是能够保持非常好的清晰度。这是幕墙单元构造的示意图。这个是首层大堂的高透的锯齿玻璃。
最后一个项目是苏州绿地中心,在吴江,功能也是低区办公,中区酒店和高区的酒店式公寓。在酒店和酒店公寓当中有一个调控的中庭,但是两个中庭用楼板分开的。这是低区办公平面,也是非常饱满和有张力的平面。这是酒店的平面,中间有一个调控的中庭。屋顶平面,这是对整个幕墙板块划分的分析,因为也是一个空间曲面的形体,整个幕墙板块表皮也是存在着这样,可以看到在特殊的部位有大量的弯曲板块和异性板块,包括在形体转角用了热弯玻璃。这是整个建筑形体的几何数字定义,在办公标准层幕墙的建筑,这是构造的大样,也是非常干净利索的幕墙形式。层高是4.4米,可视部分是8850,阴影盒是150,在成间部位做了金属壁。地板采用了穿孔不锈钢的形式。这个就是中庭的酒店部分,两个山墙面的玻璃中庭。考虑了自然通风的设计,在凹槽的部位做了通风气。这是塔灌方案,收图也非常干净,非常肯定的水平天际线,通过放大图可以看到这些部位有大量异性板块。这是整个塔段的结构和玻璃幕墙的构造。
最后是大堂和雨棚的幕墙效果。最后回到前面说的问题,建筑师跟幕墙工程师的工作界面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建筑师要对整个建筑空间形体表皮的几何定义,要完成几何定义,包括材质、直感、颜色、色彩,幕墙设计师在这个基础上完成整个幕墙系统的建筑。当然这个工作两者之间可能会有交织,有冲突,甚至是有妥协,希望我们两个角色能够密切合作,能够打造更多的高品质建筑,谢谢大家。
银火教育有强大的师资团队:
唐伦治:1942年生,创立重庆唐伦治建筑设计事务所,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蒋金珠 :1981年生,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 10年工作经验,主创建筑师。
邓春妮:8年建筑行业工作经验,在职研究生. 建筑施工图负责人. 主创建筑师.
重庆银火教育设计培训-设计师不再是梦!
学校:http://www.yinhuojiaoyu.com
电话023-81699033
QQ:282272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