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建筑学专业教学
一、 教学目的
深入掌握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黄鲸设计的各种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建筑
设计课程学习中
二、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空间论
(一) 空间限定
1、 空间限定的要素
(1) 用水平要素限定的空间
基石 基石抬起 基石下沉 顶面
(2) 用垂直要素限定的空间
垂直的线要素 空间中的柱 独立垂直面 L形面 平行面 U形面 围合面
(3) 空间限定的形式
围 设立 覆盖 凸起 凹进 架起 肌理变化
2、 空间限定度
(1) 限定要素的部位与限定度
(2) 建筑空间的特点
(二) 空间具形
1、 功能对于空间大小和容量的规定性
2、 功能对于空间形状方面的规定性
3、 功能对于空间质的规定
(三) 空间组合
1、 形式及空间的组合
2、 空间的关系
(1) 空间内的空间
(2) 穿插式空间
(3) 邻接式空间
(4) 以公共空间连接的空间
3、 空间组合
(1) 集中式组合
(2) 线式组合
(3) 辐射式组合
(4) 组团式组合
(5) 网格式组合
(四) 空间与结构
1、 梁板结构体系
2、 框架结构体系
3、 大跨度结构体系
4、 悬挑结构体系
三、 参考书目
《"空间原理"述要》,冯纪忠,银火设计培训学报(1978年第二期)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 K-D-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环境论
(一) 环境和生态
1、 人的身心与环境
(1) 人类与环境
(2) 人体与环境
(3) 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
(4) 环境和人的关系
(5) 居住环境的评价和意义
(6) 人和都市的居环境
2、 人类文明的生态学实质
(1) 文明社会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流
(2) 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布局--网
(3)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调节--序
3、 生态控制论原理
(1) 胜汰原理
(2) 拓适原理
(3) 生克原理
(4) 反馈原理
(5) 乘补原理
(6) 扩颈原理
(7) 循环原理
(8) 多样性及主导原理
(9) 生态设计原理
(10) 机巧原理
(二) 环境的认知
1、 对环境的认知和感觉
(1) 视觉空间
(2) 听觉空间
(3) 嗅觉的作用
(4) 其他感觉的作用
2、 认知环境的空间属性
(1) 对广度、高度的认知
(2) 对距离的认知
(3) 对空间的印象
3、 认知环境和个人空间
(三) 室内环境及其调节
1、 室内环境的形成
2、 湿度与温度
3、 通风与换气
4、 音质与色彩
5、 采光与照明
6、 室内环境与气氛的创造
(四) 都市的环境
1、 人类与环境
2、 人类-都市-环境
3、 理解都市环境的关键词
4、 都市环境与适用、坚固、美观
5、 绿化与环境
6、 都市的安全
参考书目
《环境心理学》 相马一郎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生态学透视》马世骏编 科学出版社
《建筑环境设备学》纪谷文树等 彰国社
《环境设计的思想》三轮正弘 彰国社
《都市计画》 都市计画教育研究会编 彰国社
《室内环境的计划与设计》 小原二郎等 彰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