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银火规划 > 旅游开发

旅游开发要读懂城市的“文化指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不可能有持续的魅力。每个人都有着天生的情结,想要去到一个不一样的“异地”,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想像去体验未知的世界、独特的风情,去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深蕴、吸取文化营养,最终形成一段不可复制的人生感悟和心路历程。可以预见,今后的旅游,人们不会再为了“到此一游”而把自己辛辛苦苦地绑架在“旅游运动”的高速列车上,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疲倦奔忙给这个“战略性支柱产业”贡献GDP,毕竟,这种运动化的“中国式旅游”,遗憾就在于缺少了文化的参与和体验,再遥远的旅游也免不了流于空空如也的枯燥和贫乏,没法收获可以浇灌心灵的记忆与营养。

    谢朓曾感慨“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那个时代的行旅生涯因为未知、因为陌生、因为遥远的思念和前路的不确定,而显出如此庄严的神圣和可贵的孤独。而现在高度发达的媒体传播体系,早就用高清的图文和视频把各个景点描摹得一览无余了。对于“追着宣传去印证”的拥挤游客而言,景观本身并没了太多新鲜感,真正能吸引的,就是那些必须靠自己参与和体验的文化韵味了。所以说,在未来深度旅游、休闲旅游的背景下,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实事求是分析浏阳,我们并没有特别具备差异性和冲击力的旅游资源,在“到此一游”的时代很难吸引游客“一定要来”。但是在健康、文明、环保的休闲旅游新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应当可以找到一个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健康旅游、修身旅游的出口。如何挖掘独特的文化、文物资源,让游客可以在更加生活化的旅程中去触碰文化、感悟历史、探寻神秘、增长阅历、调养性情、提升境界,并且有机会自觉地接触和融入当地的民众生活,感受“离开身体故乡,遇见心灵归巢”的境界,这是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力的新方向。
    十年前,成都在巨大的争论和挑战中把古老的宽窄巷子做成了一张尊贵时尚的文化名片、一道走进成都的心灵之门。今天,鼓浪屿却因为“文化没有跟上过度商业化的脚步”,任由浪漫的音乐岛变成了嘈杂的“烧烤岛”。不管旅游的业态如何改变,守住城市的文化根脉,永远是最为关键的法宝。而浏阳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资源宝库中,提炼出一条最具辨识度的“文化指纹”来,该是旅游开发最值得考量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