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项目定位

银火建筑设计项目定位

         商业地产中对建筑的定位是比较复杂,也是考虑因素相对较多的一个环节。不同的经营内容对建筑的需求也是不一样,因此前期合理的定位,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后期工程的难度,也避免了因建筑定位不合理,进行二次改造带来的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分析商圈属性及经营模式
  1、商圈属性
  商圈属性,就是其是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市场,抑或是淘货市场。它们有本质的区别,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对通道、环境、店面的要求是不同的,同时淘货市场应该属于零售业里面要求更高一层的市场的概念。
  因为批发市场走货的特殊性,首先往往会设置更多货梯,同时会考虑货梯更大的负荷和载重;其次就是通道设置,由于批发市场往往会有小车拉货行为,通道相对来说要比零售市场宽。
  一般来说,零售市场的正常通道宽度在2.4~2.8米;批发市场主通道在3~3.2米,更大的可能到3.6米,有时一层考虑到消防通道和人行走道相兼容的情况,甚至能做到8米,辅通道一般最低为2.4~2.8米,这样才能满足正常的拉货需求。所以,前期的建筑定位要特别精准和科学。
  作为零售市场,淘货市场对建筑风格、环境的要求相对更高,主要是对卖场的环境要求比较苛刻,如层高、灯光、吊顶、地面的装潢装饰以及店面的风格等,必须要打造出一些对建筑有依附性的相应的特色。
  比如,如果层高比较矮,做完空调管道、通风管道设置后,剩下的可使用的楼层高度就比较低,这种情况下,环境相对来说就比较压抑,装修不出比较时尚、另类或者令人舒畅的感觉。
  2、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就是任何项目开发初期都要考虑打造成什么样的商业项目,如商业步行街、可来回走车的更宽的步行街、室内步行街、大型的独栋商业体或者是高层下面的群楼。不同的建筑模式,相对应的各个建筑定位是不一样的。
  市场类
  市场类的商业形态,即独立的商业建筑体,可以做成一个简单的框架式结构,后期每一个平层利用铺位大小分割比较顺利,一般步行梯稍微靠边不影响后期分割时,滚梯可以在比较靠中间位置,也可以外挂两个观望梯等。
  独栋商业楼宇做商业往往采用这种框架式的建筑模式,以利于后期的商业空间划分。
  百货类
  百货类的商业形态,配套比较丰富,往往考虑到下面的商业。比如楼上会引进一些影院、餐饮、电玩城、儿童娱乐宝等配套业态,这会提高对建筑的要求。
  如果项目在前期初步定位时就考虑引进影院,那么在建筑方面的具体定位是影院所处的位置的挑高至少要达到6米以上,才能满足影院的入住需求。
  步行街
  如果是步行街类的产品,主要考虑的就是步行街的楼层。
  步行街的主要类型是单独一层的步行街,中间一条通道两边是临街门市房。
  门市房的建筑模式往往有几种:一拖二、一拖三。所谓一拖二,就是一楼是一个独立门面,但是一楼内部正对应的门面有楼梯可以直接通往往二楼。而一拖三就是可以直接通到三楼,这三层的铺子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销售、招商。
  这种建筑模式也有每一层的门面全是独立的,在二层位置设置一个公共走梯或者公共电梯上到二层,上到二层之后有一个外走廊进行人流的循环流通,外走廊紧挨着的是一间一间的二层的独立门市房,三楼相应也是如此,这是独立一层、独立二层和独立三层的门市房设置。
  另外,也有可能设置成独立一层,二层把三层拖起来,也有可能是一层和二层拖起来,三层是独立的。
  这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商业特性、不同的商户需求和投资人的购买需求灵活变通,这种变通的前提是,在进行建筑施工图纸设计之前,必须明确所有的定位,后期不能有大的变动;否则工程起动之后进行变动将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购物中心类
  购物中心类的商业可能设计得相对稍微复杂一些,因为购物中心的建筑模式可能设计的范围比较广,这个购物中心有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建筑体、建筑群、商业体、附属一两条商业步行街,也有可能是内部步行街加内铺的形式等。
  所以,前期建筑的大方向必须要考虑好,要根据商圈属性和经营模式决定初步的建筑方向定位。
  顺应开发需求
  所谓开发需求,其实就是整体项目的开发背景。
  一般来说,项目开发背景主要分为三种:资金饥渴型、持有运营型和形象塑造型。
  1、资金饥渴型
  所谓资金饥渴型,就是以销售为主的项目在进行整体建筑定位时,首先要考虑的宗旨就是利于销售,核心本质在于回款,这就决定了项目的所有定位和服务全部是为销售服务的,奠定能顺利销售和实现最高价值的两个基础。
  建筑定位要利于销售,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铺位要划得小一些,因为铺位越小,总款越低,越好卖;二是根据项目不同方向的商业价值情况确定建筑情况,尽量规避商业价值低的地方,实现商业价值高的地方的面积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同时把铺位规格缩小到最合适、最好卖的范围内,顺利实现资金回笼。
  2、持有经营型
  持有经营型主要考虑的是建筑质量、卖场环境等建筑的各个方面必须要做到大气、漂亮,甚至有的还直接要求要保证商业建筑十年或者二十年不落伍。因此,在进行建筑定位时要有一定的远瞻性,要主要考虑建筑立面的几个平层关系和大的建筑参数。
  建筑参数主要指,比如现在市面上在经营的商业项目都是地面三层,初步考虑能盖到地面四层就可以,底下三层做商业经营,四层做配套、服务、餐饮、娱乐、休闲。
  但是为了保证建筑未来几年内不落伍,因此要以远瞻性的目光进行建筑定位,可能在现阶段就直接盖到七八层;或者如果开始不想投入高成本,那么从打基时开始把下面建得比较牢,便于后期可以随时往上加盖。
  另外,在层高方面,现在市面上的层高可能基本在4.5或者5.2米就能够满足经营要求,但是随着消费诉求提升,所有的商业物业也都开始提升环境和品质,要保证层高不落伍,就可以直接将首层挑高到六七米。
  3、形象塑造型
  从开发商或者开发企业集团层面,往往对形象塑造没有太高要求,但是如果从外来投资方角度来说,在陌生的城市或者商圈运作一个开发行为,政府相应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要求。
  如建一个中高端的百货商场、打造两条特色步行街、盖一个五星级酒店等形象塑造要求。所以,企业所有的建筑定位首要考虑的就是形象,即建筑的风格和造型,以给人们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力。
  满足消费习性
  消费习性其实主要考虑的是消费关系。
  当然,消费者可能有很多其他层面的消费爱好和消费习惯,这就需要在前期针对消费者访谈时,采集和归纳这些信息,以不断改善、完善,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正当要求。
  2、消费抗性
  比如,在做楼层设置时,有的消费者认为商业线能达到三四层就可以,即使有观光电梯、滚梯或直升梯,也会认为五层太高,这时五层可能就没有设置的必要,或者至少从现阶段来说,后期在招商、销售、运营方面都是有一定风险的。
  所以在做任何新的商圈项目时,要根据当地的特性,如消费者的习性、爱好、抗性等相应的抹去一些东西,同时把自身传统的一些商业规律、商业经验揉合进去,揉化掉消费抗性。
  3、气候差异
  气侯差异对建筑的影响较大,比如北方的天气普遍比较冷,并且冷的周期比较长,因此在北方盖建筑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外立面的窗户尽量不要做得太多。
  第二,对冷暖空调,尤其暖风空调的要求可能会高一些,所以在建筑定位阶段就要求考虑空调的类型,用水、用电的总负荷,能实现多长周期的不间断运行等。
  第三,地下商业设置是南北方商业地产差异里面最明显的,北方的建筑可以通过一个下沉式广场下去,或者在地下单独做出入口,或者通过一层中间中庭的滚梯往下等设置模式。
  第四,步行街受气侯差异影响特别大,如室外步行街可以不牵扯统一的运营管理,但是会涉及风雨等所有天气因素的影响,一旦下雨或者天气特别冷时,步行街的整体生意要稍微差一些。因此,如果北方大部分冷的周期比较长,可以考虑打造室内步行街,让它既有步行街的功能和感觉,又能通过室内的吊顶、空调、装修、灯光效果等避免天气对消费者逛街造成的影响。
  第五,气侯差异也会对步行街的一些走梯和电梯造成影响,比如做室外步行街时,要考虑设置的电梯、楼梯、下沉式广场也是露天的,冷天气或者恶劣天气较多的城市,会在下沉式广场、楼梯、滚梯上面加一个顶一样的罩子,既能做造型装饰,又能实现雨雪天气的阻挡功能,避免物业维修和保养成本。
  第六,因为雨雪天气很容易损坏设施、设备、建筑,所以还要考虑排水的影响,这样后期在运营管理上就会省掉很大一部分麻烦。
把握各业态建筑特性
  明确项目的业态定位、地方爱好、抗性、气侯、经营模式、形象、资金等问题后,还有最大的一个核心考虑点——根据不同业态做相应的建筑定位。
  不同业态、不同商业对建筑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各业态的建筑特性主要包括服装类、小商品类、餐饮娱乐类、家居建材类、五金机电类、古玩类、社区配套类等。
  1、服装类和小商品类
  服装类和小商品类属于大众化的业态,在建筑层高上没有硬性要求,唯一有要求的可能在铺位规格上。一般来说,做品牌时,铺位规格要大一些;做小商品零售时,铺位规格可能小一些。如做化妆品需要的是环岛或围着柱子的岛型,做鞋需要的是鞋柜,即矮柜、台柜,可以不做精品间。
  2、家居建材类
  根据不同的业态进行不同的建筑设置的最大差别是,大的业态方面差别比较大,对建筑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大型家具建材类对建筑的层高有硬性要求,同时对铺位规格也有一定要求,一般一个家居建材类店铺至少要80平方米,大到几千平方米不等,并且要求是一个敞开的空间。同时通道要求要宽,能够满足货物的来回运输、调角转送等。
  3、五金机电类
  五金机电对承重是有要求的。现在普通商业楼的常规承重要求是基本能满足大众需求,如服装、小百货、化妆品等,承重可能是350公斤每平方米,而450公斤每平方米足矣。
  但家居建材或者一些特殊的五金机电等机械类的东西比较重,每平方米的承重可能需要达到600公斤、800公斤。所以,项目要提前结合业态定位,考虑相应楼层、区域的承重、层高、设置。
  4、餐饮类
  餐饮类对用电、化污池、上下水都是有要求的,需要提前考虑好,在做建筑定位时要把方案都布好。
  5、社区配套类
  社区配套类一般多存在于临街门市房,而不能存在于一个独栋的楼宇里面。
  所以,企业要结合不同业态、不同需求、不同硬性指标,进行整体建筑定位。
  把控各业态铺位规格
  铺位规格主要考虑的方面包括:现状、实际需求、总款承受。
  1、现状
  所谓现状,就是完成业态定位,通过调研确定每个业态所在楼层、店铺面积。
  对于铺位规格的定位,例如当小户需要10平方米时,左右可根据8.4米的柱间距进行三等分,中间留作通道,这样基本上一个铺子可能使用的面积在12平方米左右,以此标准铺位就全部划成12平方米。
  将整体的动线、铺位全部分割完之后,假如以后需要大铺位,可以二合一、三合一或四合一,这样划分不受影响,并且铺位比较规整,到招商阶段还可以自由把握,后期不至于发生大的变动。
  如果前期想把铺子划成大小一致的,同时又能满足后期各个需求,首先要考虑的是柱间距、通道宽度是一定的,各个区间不可能划得恰恰满足需求,所需的铺位区间只能通过后期合铺实现,这种是最顺畅的。
  如果前期划得大小不一,后期就会发现很多柱子都在铺位中间,导致铺子不好租、不好卖。所以,进行铺位划分时,要结合标准铺位的规格、柱间距和柱子情况,沿着柱中线进行划分,尽量不要使柱子正好处于铺位中间。
  一个柱子可能处于某一铺位的边角位置,并且整个柱子被四个铺位进行了四等分、二等才会比较适用、比较好用。
  2、实际需求
  比如,市面上的铺位都是10平方米,但是按10平方米划完之后却发现消费者最低都要20平方米,这时就要重新合,即二合一。所以,各业态铺位规格要在结合现状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与商户的沟通、与经营者的访谈,确定主流铺位需要的面积。
  3、门槛承受
  了解了市面的现状、消费者的需求后,就要按需求划分店铺。
  例如,如果是资金饥渴型项目,就要实现快速销售、大量回款,需要将每一个铺子的面积划得特别大,但是销售时就会特别吃力,因为铺位大了,总款就高,对销售造成直接影响。
  这种情况下,企业还要结合总款门槛,通过前期访谈,了解投资人商户的意向,包括小额投资人、主流的大部分商户能承受的购买店铺的资金能力、最低和最高一年能承受的租金。然后根据总款进行倒推,计算出开发铺位面积的划分。
  一般来说,开发链条的核心诉求是第一位的。
  如果企业不考虑现状、经营户意向的规格,还是根据倒推法计算铺位规格,若得出的结果比实际需求小,招商时可以进行大量合并处理,也就意味着招商、销售完全是两版图纸,但是两版图纸的基础是要尽量保证建筑结构没有变化,也就是销售的铺位和经营铺位两个平面图的通道位置是一样的,所有的建筑边线、位置都是一样的。
  唯一不同的就是之前有小铺位进行合并处理,而不是颠覆性的变化。如果是颠覆性的变化,就意味着销售时卖的是虚拟铺位,招商时才是真实铺位,而虚拟铺位的销售严格来说是一种违法行为。
  总之,企业要通过建筑定位,结合建筑规划院、建筑设计院,做一个整体、漂亮的建筑效果图,为后期的宣传推广起到重大的昭示作用,对投资人和经营户形成相当大的吸引力,这就是经营空间概念效果所提供的对项目的一个基础影响。